陳凱戈寫《小鞋子》的劇本挺有感覺,他身上有那種文人的感性和信馬由韁,《小鞋子》溫情丶內斂的風格其實正匹配他。
不過他寫劇本的那些毛病也很難改,動不動就要長鏡頭丶看不懂的隱喻丶莫名其妙的對白,再來點煽情,完全將自己的優勢掩蓋。
趁著今天無事,林朝陽大刀闊斧的給他的劇本來了一次全麵「手術」。
看著林朝陽的大筆不斷揮舞,陳凱戈的心都在滴血,這可是他寫了半年多的劇本啊!
「你們是導演,不是編劇,劇本可以參與,但不能主導。
導演寫劇本,除了極少數成功的案例之外,大多是失敗的。」
林朝陽這話說的是兩個人,實際指的就是陳凱戈,他總是高看了自己在文學創作上的才能。
陳凱戈今天信心滿滿而來,結果卻被打擊的體無完膚,灰心喪氣應了一聲。
「凱戈,你的劇本其實不錯,不過你林叔對你的要求跟一般的導演不一樣,
你是要衝擊歐洲三大電影節的。
劇本必須要精益求精,來不得半點馬虎。
這部電影好好磨一磨,估計明年的西柏林電影節是來不及了。到時候衝擊坎城或者威尼斯,把握才更大!」
剛在林朝陽那挨完巴掌,轉頭又在陶玉書這領了個甜棗,陳凱戈立刻興奮了起來。
眼神忍不住瞟了章藝謀一眼,西柏林電影節不參加也罷,歐洲三大裡麵影響力最弱了。
等章藝謀和陳凱戈走後,林朝陽問陶玉書:「你這麽忽悠凱戈不太好吧?
+
林氏影業對於衝獎影片是有規劃的,今年章藝謀的《紅高梁》參加西柏林電影節,拿了金熊獎,超額完成任務。
許鞍華的《寄生蟲》拍攝進度一直不快,參加坎城電影節有些緊張,陶玉書乾脆安排這部片子明年再上夏納。
正好可以保持一年一部重頭衝獎戲的節奏。
《寄生蟲》和《小鞋子》都是林氏影業出品的片子,不能自相殘殺,若論重視程度,《寄生蟲》肯定優於《小鞋子》。
所以《寄生蟲》去了明年的坎城,《小鞋子》要麽等明年的威尼斯,或者乾脆等到後年。
「我這怎麽能算是忽悠呢?這叫規劃未來,既然是規劃嘛,肯定多少有點偏差的。」陶玉書的語氣理直氣壯,甚至倒打一耙,「要不是你把他打擊的那麽狠,我也不至於這麽說。」
林朝陽暗自腹誹,難道畫餅這事當了老板後都是無師自通的嗎?
陳丶章二人走後,家裡難得清靜。
昨晚陶玉書舟車勞頓,夫妻倆早早就睡了。今天總算有了些時間,陶玉書將最近幾個月林氏影業的發展情況分享給了林朝陽。
電影現在仍舊是林氏影業的主要業務,自去年12月《賭神》大爆,林氏影業最近這半年可謂爆款頻出。
《賭神》3629萬港元丶《無敵幸運星》2041萬港元丶《富貴再逼人》2580萬港元丶《賭聖》票房3955萬港元丶《精裝追女仔2》2139萬港元半年裡林氏影業幾乎月月有新片,每一部電影都近乎稱霸同檔期。
勢頭之猛,令人歎為觀止。
僅僅半年時間,林氏影業本埠票房便累計達到了1.6億港元,加上外埠票房,
累計票房逼近4億港元。
這個外埠票房占比比前兩年提高了不少,原因當然是因為拿下了灣島市場。
《賭神》和《賭聖》兩部影片都是林氏影業通過皮包公司出品的,可以賣到到灣島去,影片在灣島的票房比在本埠還高,合計砍下了8200萬港元的票房。
值得一提的是,《無敵幸運星》和《賭聖》兩部作品大爆,周星馳咖位直接飛升。
在林氏影業內部,大家都把《賭聖》視為《賭神》的續集,但外界並不知道,普遍認為這是《賭神》的跟風之作。
可就是這樣外界人眼中的一部跟風之作,票房表現卻硬是壓了原作一頭,無形中也讓周星馳壓了周潤發一頭。
前兩年娛樂記者常喊「一周一程」,指的是香江電影圈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兩位巨星周潤發和程龍。
最近這兩個月,「一周一程」變成了「雙周一程」
雖然這種叫法還沒有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可,但有人開始喊了,隻要之後周星馳再能出幾部票房不錯的片子,這個稱呼就基本作實了。
電影的票房成功隻是公司發展的一方麵,最近半年公司也招攬了不少人才。
藝術顧問方麵,今年公司又多了一個王天林。
王天林是王晶的父親,縱橫電視丶電影領域,談不上是什麽天縱奇才,但不管是導演還是監製,下限都很高。
在這一點上,父子倆可謂如出一轍。
林氏影業現在攤子鋪的越來越大,同時在拍的項目甚至超過了10部,正需要他這樣的定海神針來輔佐。
導演方麵,吳宇森和徐克因為《英雄本色2》的表現不佳鬨了,陶玉書看中他在槍戰片領域的才能,將他招至摩下。
吳宇森來林氏時,心裡其實是有些後悔的,當年《英雄本色》上映後林朝陽就曾有意招攬過他,可當時新藝城如日中天,他並未在意。
時隔兩年,林氏影業一飛衝天,他再過來,所受到的禮遇自然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尤其是有王晶這裡成功案例立在那裡。
王晶現在可算是林氏影業千金市骨的成功典範,自加入林氏影業以來他的電影部部大賣。
不僅為林氏影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也為自己賺得了千萬身家。
香江影壇現在一直瘋傳,王晶一部戲的票房分紅高達15%。
實際上,王晶的收益不止於此,他分的不是票房收益,而是影片的整體收益。
而且他拍的每一部電影,王晶電影工作室都有參與投資。
王晶占電影工作室的三成股份,這些投資看起來不起眼,但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菲的收益。
現在的他,每拍一部電影,收益至少300萬港元起步,鮮有失手,已經成了香江影壇的票房保障。
這兩年不時就傳出有電影公司挖角他的消息,可傳來傳去,沒有一次是真的原因很簡單,王晶不想走。
除了自己投資電影當老板,王晶離開林氏影業根本不可能賺這麽多。
可真讓他自己當老板,必然要承擔影片失敗的風險,投資丶製作丶發行丶宣傳每一樣都要操心,還要去處理各種各樣的關係。
哪有他現在來的輕鬆,隻需要負責拍片,成功了就是差不多電影的1/4收益進帳,簡直不要太瀟灑。
短短兩年時間,王晶的身家就已經俯視香江電影圈絕大多數明星丶名導,在他之上的隻有程龍丶周潤發等少數幾個頂尖的吸金王。
除了王晶之外,林氏影業的很多骨乾力量也都乘著公司的東風發了家。
比如專精小成本喜劇的高誌森,連續拍出了《富貴逼人》《富貴再逼人》兩部口碑之作,以小博大,輕輕鬆鬆就賺了300多萬港元。
還有杜琪峯,原來在新藝城連獨立拍片的機會都快沒了,來到林氏影業後拍出了票房大爆3000萬港元的《阿郎的故事》,名利雙收。
吳宇森出走新藝城,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必然。
這家從成立以來便內鬥不斷地電影巨頭,之所以這麽多年一直能夠持續不斷的發展,說到底是利益的粘合。
隻要公司能賺錢,大家就是再不對付,也總能互相適應的。
最近兩年新藝城的內鬥愈演愈烈,矛盾早已擺上桌麵,新藝城三巨頭各自為戰,公司的發展形勢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原地踏步了好長時間。
去年香江還在討論影壇嘉禾丶新藝城丶林氏三國鼎立的劇本,可自88年開年以來,林氏一路高歌猛進,新藝城現在已經隻能看到林氏的背影。
原本的三國鼎立,竟漸漸有變成楚漢爭霸的局麵。
春江水暖鴨先知。
新藝城當年起家靠的是一批有才華的電影人,這其中不僅有三巨頭/七怪,還有眾多骨乾力量。
這兩年三巨頭互相內耗,底下的人也左右為難。
這時林氏影業趁勢而起,錢多丶事少丶待遇高,順理成章的成了許多在新藝城待的不順心的電影人的好去處。
不光是吳宇森這個實力派導演,這兩年林氏影業陸陸續續接收了不少出身新藝城的導演和編劇。
要票房有票房丶要人才有人才,林氏影業現在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陶玉書樂觀的估計,差不多今年年底,林氏影業帳上的盈餘就足夠還清東亞銀行的貸款。
「3年期的貸款,你1年就還上?」林朝陽問。
「當然不是,我隻是形容一下公司現在的賺錢速度,即便還了東亞銀行的錢也不會影響公司的運轉。」
說完了林氏影業的情況,陶玉書又談到了玉郎機構這幾個月的發展。
當初林氏影業收購玉郎機構,差點將黃玉郎送進監獄,玉郎機構內部一片兵荒馬亂,都以為這個新老板入主之後必定會對公司內部進行一次大清洗。
隻是證明,玉郎機構的人想多了。
陶玉書入主玉郎機構後,確實有清洗動作,但涉及的範圍並不廣,隻清除了黃玉郎胞妹黃妙玲丶秘書梁婉媚等少數幾個黃玉郎的死忠分子。
之後她又宣布給全體員工普漲薪資10%,這一打一拉之間,很快便掌握住了玉郎機構的局麵。
度過了股災和收購的兵荒馬亂,玉郎機構逐漸恢複了正常的發展速度。
作為香江漫畫的無冕之王,玉郎機構的壟斷地位和賺錢速度無需多言。
早在1984年,玉郎機構的漫畫業務營收便達到了1.12億港元規模。
這幾年公司的營收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去年的營收已經逼近3億港元。
而玉郎機構的漫畫業務增長如此之快,原因之一是香江近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間接釋放了青少年在漫畫消費領域的購買力。
原因之二,是玉郎機構不斷吞並香江本土漫畫家,比如當年跟黃玉郎齊名的上官小寶,就在玉郎機構上市當年被黃玉郎收入魔下。
原因之三,是玉郎機構這兩年大膽引入了不少日本漫畫。
七十年代日漫崛起,香江漫畫一度被日漫打的潰不成軍。
最後香江漫畫為了自救,師法美丶日漫畫創作形式,引入了日漫的分鏡頭畫法丶歐美的人體結構繪畫方法,再融合本土的武俠,成功挽回頹勢。
尤其是黃玉郎這個天降猛男橫空出世,將香江漫畫的創作和生產機製來了個打破重塑。
他將漫畫製作流程進行細分,細化了編劇丶起稿丶鉤頭丶駁身丶填頭丶嵌字等諸多環節,各個環節之間形成流水線作業。
如此一來,玉郎機構的漫畫製作不僅提高了質量,並且製作速度也遠超單兵作戰的同行,短短幾年之間便壟斷了香江漫畫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