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1988年的開年,相信香江電影圈沒有人會想到林氏會在這一年爆發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而站在這一年的歲尾,回看過去的一年,似乎林氏影業所取得的一切成績看起來又是那麽的有跡可循。
尊重人才丶重視創作丶千金市骨丶出手闊綽-·
香江影壇中,賺錢之前信誓旦旦分錢,賺錢之後像個吝鬼一樣的老板比比皆是,有些喪心病狂的用人家賺了錢,還要把人家賣了數錢,這樣的黑心老板可以說是不勝繁數。
哪怕許多人曾經受過這樣的迫害,可等他們當了老板之後,他們不僅沒有同理心,反而也以同樣甚至是更羅毒的手段來對待彆人。
無數黑心老板的存在,襯托出了陶玉書的獨一無二。
在香江電影界,從來沒有像她這樣大方的老板,給劇組工作人員漲薪水丶給主創漲片酬丶給靈魂人物漲分紅。
古人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這個道理貫徹在香江丶貫徹在林氏,仍然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隻要你有能力,肯為林氏影業貢獻才能智慧,林太就一定給你個好價錢!
不信去看看王晶丶看看周星馳丶看看高誌森—
這些拍出一部部叫好文叫座影片的電影人,看看林氏有沒有虧待過他們?
這幫人紅了之後,不是沒有人挖過他們。
可是,挖得動嗎?
大家都是業內人士,一部電影的收益是瞞不了人的,林氏的影片票房賣得好是不假,可人家分起錢來也是真大方。
動輒就是百萬起步,賺得多了,分個千八百萬也是常事。
放眼香江影壇,哪個老板有如此魄力?
不僅僅是當紅的導演丶演員丶編劇,連跟林氏影業合作的小型電影公司也同樣受惠。
說來也奇怪,林氏影業包括旗下衛星公司出品的電影,鮮有失手的時候,有時候即便本埠票房差了點,外埠收益也能賺回來。
這就是林氏的另一個最大的好處,外埠收益大家同樣有份。
這幾年香江電影的外埠收益份額越來越多,新藝城和嘉禾的老板們恨不得把外埠收益吃的死死的。
偏偏陶玉書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外部收益大大方方的分給手下人。
在如此強烈的反差和對比下,大家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好老板。
施南生和徐克不傻,相反還很精明,隻是礙於麵子問題,徐克遲遲做不了決定,現在他放下了麵子,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去年你拍的那部《倩女幽魂》反響不錯,你在古裝丶武俠領域的觸覺是出類拔萃的,完全可以再深耕一下。」
「我也有這個想法。不過今年工作室發展的不順利,還沒立項。」
陶玉書笑容明媚,「你和南生加入林氏,這方麵我一定會全力支持你們。對了,前兩個月我們公司出品的那部《中南海保鏢》你看過沒有?」
「看過。」
「那個李連傑你覺得怎麽樣?」
「靚!長得靚丶功夫也靚!」
徐克的總結言簡意,陶玉書臉上的笑容更盛,「我把他交給你怎麽樣?」
「交給我?」徐克不解其意。
陶玉書頜首道:「交給你,把他培養成下一個『程龍」!」
噓~
徐克被陶玉書的大膽想法嚇了一跳,
縱觀香江電影史,配得上國際影響力的影星,第一個當屬李小龍,第二個便是程龍。
儘管現在的程龍還未取得如後世那般的全球影響力,但他的影響力已經覆蓋亞洲,並且電影錄像帶在歐美地區也賣得不錯。
這麽多年香江電影界不是沒人想再培養出一個程龍出來,可培養這樣的功夫巨星談何容易?
天時丶地利丶人和,缺一不可。
當年羅烈一部《天下第一拳》在北美引起轟動,豪取上千萬美元票房,結果卻曇花一現。
1982年李連傑的《少林寺》火遍東亞,他連著拍了幾部少林題材的電影,票房都不錯,最後還不是灰溜溜回了大陸?
徐克下意識的以為陶玉書的這種想法是出自獨屬於老板才有的天馬行空丶不切實際。
可等他跟陶玉書聊了幾句之後,才發現原來林氏早已經為李連傑做好了規劃,而且還不是那種簡單的規劃。
《少年英雄方世玉》係列?《一代宗師黃飛鴻》係列?
徐克也算是開了眼,第一次見捧人搞係列電影的,照這麽個捧法,就是塊朽木也該紅了。
當然了,他也不得不承認,李連傑確實有成為功夫巨星的潛力。
人靚丶功夫靚,隻要電影質量過關,紅起來似乎也不是那麽困難的事。
他相信,這也是林太之所以會看中李連傑的原因。
在徐克心中盤算之際,他又聽陶玉書問道:「你那家新視覺工作室,現在發展的怎麽樣?」
徐克回過神來,不知陶玉書怎麽會突然提起新視覺。
但既然已經決定投誠,也沒什麽好隱瞞的。
他脫離新藝城之後,先成立了電影工作室,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後,又成立了一家專門做電影特效服務的新視覺特技工作室。
說起電影特效,大多數國人最先想到的大概應該都是好萊塢那些以假亂真的科幻片,《星球大戰》《黑客帝國》《星際穿越》———
我們身為觀眾所看到的科幻電影和那些以假亂真的科幻片,基本都是電腦特效發展之後的成果。
但實際上,早在電影這門藝術形式誕生不長時間,就出現了電影特效1902年,喬治.梅裡愛拍攝丶製作了人類曆史上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之旅》。
這部僅有14分鐘長的科幻片也首次將著名科幻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搬上了銀幕,完成了曆史上第一次人類在大銀幕上對太空這個神秘世界的詮釋。
之後的一些年裡,《金剛》《大都會》《化身博士》等諸多科幻電影一次又一次的打破常規,為電影特效的發展貢獻出了力量。
這個時候的電影特效,基本都是在電影膠片上做改良,利用視覺錯覺展示特效,效果粗糙。
等到五六十年代,電影行業走出了最初的探索,逐漸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將電影特效帶到了另一個全新的階段,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例子就是《2001太空漫遊》。
這部於1968年上映的太空科幻電影,特效之逼真,放到現代看也依舊可以以假亂真。
而在當時,為了電影的真實性,導演和製作團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手工繪製圖紙,製作模型,才得以實現這樣的效果。
而到了七十年代以後,一個名叫喬治·盧卡斯的年輕人打響了電影特效全麵革新的宏大戰役。
電影特效的製作開始脫離手工作坊模式,進入工業化時代,電腦特效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
徐克所創立的新視覺特技工作室,水平還無法和同時期的好萊塢特效公司相比,成立以來隻接了四部電影的特效工作,呈現出的效果算是在香江業內頂尖的水平了。
《倩女幽魂》的特效便是新視覺的成果。
新視覺是由徐克獨資所有的,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工作室的情況,等待著陶玉書的下文。
「這幾年好萊塢的特效製作水平越來越高,已經與世界各國的電影製作水平逐漸拉開了差距。
這些年來,香江電影深耕古裝丶武打丶神怪片等領域,可特效發展卻一言難儘。
我們不能等觀眾看夠了那些老掉牙的特技丶特效才想到變通,必須要主動出擊丶主動變革,重視起特效這件事。
電影本來就是視覺的藝術,一旦我們在視覺上讓觀眾失望,那麽等待香江電影的隻有被觀眾拋棄一條路。」
陶玉書的幾句話說得徐克眼晴越發明亮,他這個人在特效製作方麵,本身就有自己的追求和執念,陶玉書的話簡直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林太高瞻遠矚,特效對未來的電影製作來說絕對是一項重中之重,你看看好萊塢的那些電影就知道了。
《星球大戰》《終結者》《異形》《超人》《深淵》————--這些電影呈現出的效果已經打破了電影的常規敘事模式。」
徐克的語氣激動,臉上滿是興奮。
陶玉書微微頜首,「看來我們的想法是一致的,難怪你會投資特效工作室。
不過做特效這種事規模效應很重要,沒有資金引進軟硬體丶沒有製作機會鍛煉人才,可沒辦法取得太大的發展。」
徐克十分清楚陶玉書的心思,但還是很配合的問:「林太認為————」
「我們林氏可以投資新視覺,將它打造成為亞洲第一的特效公司。」
對目前的林氏和香江電影來說,做「世界第一」要對標的是好萊塢,不是靠空口白牙說出來的,做亞洲第一就是個非常實際的目標了。
徐克心念一轉,問:「投資的話,林氏想主導工作室?」
「當然。」陶玉書先肯定的回答。
而後說道:「新視覺如果獲得我們林氏的投資,未來製作項目不需要你發愁,而且還可以獲得大量的資金快速提升自身實力,我想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見徐克麵露猶豫,陶玉書直接寄出了撒錢**。
「我可以給新視覺500萬港元的估值,我們林氏要七成股權。」
徐克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新視覺前年才成立,由他個人投資了150萬港元。
到現在總共才製作了四部電影的特效,合同額也就不到100萬港元出頭,利潤就更少得可憐了。
500萬港元,哪怕是估值,也比工作室的實際價值高多了。
這些投資到不了徐克的手,他更看重的還是林氏投資後的發展。
有了資金,新視覺的發展會更快。
而且陶玉書既然認可特效未來在電影中的影響,那麽林氏影業以後製作的電影必然會有所傾斜,新視覺有這個後台撐腰,根本不愁發展。
「好!我同意!」徐克隻猶豫片刻,便答應了陶玉書的條件。
談好了新視覺的投資,林氏與電影工作室的合作也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電影工作室由徐克夫婦創立,背後金主雷老板並不占有股份,隻是通過新藝城投資電影工作室的項目。
這次跟林氏合作,與同雷老板的合作不同,林氏將以投資的形式入股電影工作室,深度綁定徐克夫婦二人。
電影工作室最值錢的是徐克和施南生,其次是他們的片庫,工作室本身反而是最不值錢的。
陶玉書一共撒出1500萬港元,拿下了電影工作室加新視覺特技工作室七成的股權,摩下再多兩員大將。
有了林氏影業的強力支持,徐克一掃過去一年的失意,大膽的提出了想要改編金庸《笑傲江湖》的想法。
陶玉書痛快的答應了他,但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她希望徐克能夠同時籌備《少年英雄方世玉》項目。
林氏影業規劃的《少年英雄方世玉》係列脫胎於後世
李連傑演的《方世玉》。
捧李連傑,是林氏影業的無奈之舉。
嘉禾有個程龍,一個頂十個,在動作領域大吃四方,林氏自然也不願意放過這塊蛋糕。
後世李連傑是先拍《黃飛鴻》係列,再拍《方世玉》係列。
《方世玉》是少年英雄,放蕩不羈,而《黃飛鴻》是宗師氣度,淵淳嶽峙。
因為人物的調性問題,李連傑在拍完《黃飛鴻》後再拍《方世玉》,導致他被大大的限製了戲路。
現在林氏先拍《少年英雄方世玉》,再拍《一代宗師黃飛鴻》,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徐克是個工作狂人,以前就經常乾導演一部丶監製一部的事,他又剛加入林氏,正是在老板麵前表現的時候,毫不猶豫的答應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