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觀眾好奇。
當年龍死了之後,骨架去了哪裡?
不應該是被保存下來了嗎?
“大家是不是想問,龍死了之後。
龍的肉身怎麼處理的?
因為還是發現龍的屍體之後,龍的身體已經開始高度腐爛了。
血肉都沒有剩餘多少了。
幾乎是隻剩下一個龍的骨架。
也就是剛剛給大家看的照片。
你們一定想問,這龍骨現在到底在哪裡?
怎麼都沒有聽說過?
大家都知道,當年其實非常亂。
死去的龍在出海口被人發現以後。
被當地政府給接管了。
他們找來了當時水產方麵專家。
其實就是現在所說海洋生物學家。
當時並沒有dna測序什麼的。
想要辨彆出來到底是什麼東西。
隻能夠依靠經驗和肉眼去分辨。
最後得出來的結論就是報紙上刊登的。
派過來鑒彆的人一直認為。
那已經腐化的是一條龍。
傳說中的龍。
最後龍骨被當地博物館給收藏了起來。
隻不過因為社會動亂,龍骨最後居然消失不見了。
我國的很多寶物也是因為社會動亂而消失了。
現在海外還有許多屬於我國的國寶。
幾乎都是當年那一段時間流轉出去的。
龍骨極有可能是被某個商人給運送出去。
畢竟就連圓明園的十二銅首,至今都沒有找回來。
更加不用說是龍骨這樣珍貴的東西了。
根據當時的記載。
遺留下來的骨骸長約10米。
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8節。”
聽到這裡觀眾不由痛心疾首。
“可惡啊!我國不知道有多少寶貝被人偷走了。”
“就是啊,現在一些小偷還堂而皇之擺在自己的博物館裡。”
“點名某西方大國的博物館。”
一些西方觀眾也有一些是擁有羞恥心的。
他們也知道自己國家的博物館裡。
有多少是屬於彆人國家的東西。
但是如果不擺放彆人國家的文物。
他們的博物館可以說是空蕩蕩的。
如果說這一些外國的寶物是彆人進貢給你。
或者是你自己國家的人合理收購,然後貢獻給博物館的。
彆人還能夠理解這樣的做法。
可絕大多數,都是他們祖上從外國盜竊回來的。
但就是這樣的一些東西,他們還是明目張膽的擺放出來展示。
並且一點都不懂得珍惜。
畢竟都不是屬於自己的寶物。
顏新教授作為一名生物科學方麵的教授。
對於各種生物都是有所了解的。
“如果是現代的發現這樣的生物,隻要做個基因測序就知道是什麼生物了。”
“可是隻有圖片的話,從圖片上來看,也不像是現在的一些生物。”
其餘一些研究生說道。
“有沒有可能隻是一條擱淺的鯨魚呢?”
“對對對,當年秦始皇不也見過鯨魚嗎?還獵殺過。”
“隻不過當時的大家不可能沒有見過鯨魚吧。”
“不會將鯨魚誤認為是龍吧。”
其實在多年之後,也有人懷疑當年腐爛的是不是一條鯨魚。
畢竟在那出海口的地方,的確曾經有過鯨魚出沒。
隻是鯨魚怎麼說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生物。
怎麼可能會認錯呢?
司曉平想到了腐爛這一個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