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震也明顯感覺到了這一點,縣一中這塊金字招牌確實晃眼,自從他考上縣一中的消息傳開後,無論他走到哪裡,他都能感受到鄉親們崇敬的目光。
母親也因此有些飄了!
每天,她都要在村裡麵到處走走,收獲一些鄰裡鄉親的“恭維”,然後在她們羨慕的目光中“滿載而歸”。
…
隨著八月的到來,老三叔開始為譚震到縣城上學做準備。
這還是譚震第一次出遠門,以前一直都在家鄉上學,感覺上學好像也就這樣,一個書包背著就去了學校。
可是當自己需要去學校住宿的時候,譚震才發現,需要的東西還真不少。
首先一個大木箱是必須的,它就相當於自己在學校的儲物櫃。
那個年代學校可沒有儲物櫃提供給學生,一切都需要學生自己想辦法,自然,一個能夠放置東西的大木箱是必需的。
譚震就看到鄉中學的男生宿舍裡麵擺滿了大木箱,甚至有的上麵還貼著“囍”子,估計還是家裡老母親陪嫁的禮物。
譚震的家裡也有母親結婚時候帶過來的大木箱,上麵雖然沒有“囍”子,不過也有一些精美的花紋,大紅色的油漆,看起來很是喜慶。
不過這家夥實在太大了,譚震可不想帶著去學校。
除了大木箱,還需要一個裝衣服和生活用品的背包,可是也沒有,譚震入鄉隨俗,決定拿一個裝過化肥的編織袋解決。
這也是八十年代的特色,那個時候每當學校開學的時候,你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很多背著編織袋的學生和家長,在校園裡麵四處徘徊,看起來就像一群去南方討生活的民工。
當然,也有條件好一點的,那就是手裡麵拎著一個上海牌旅行包,相比編織袋,大氣了不少。
在現在看來很普通的單人上下鋪鐵架子床,在那時卻是比較少見,都是一溜的大通鋪,當然,同樣還是上下鋪。
所以,那個時候的學生宿舍都是人挨著人,就這樣擠著睡,往往是一覺醒來,幾個同學已經抱在了一起。
冬天還好點,夏天的時候,那酸爽,絕對讓你難以忘懷。
毫無疑問的,像譚震這樣的小不點在這樣的大通鋪就是被碾壓的那種。
先不說被人擠壓啦,就是一覺醒來腦袋上多了一雙臭腳,也是非常可能的事情,那種感覺,實在難以言喻。
想起可能還要帶米帶菜,譚震就多了很多無儘的煩惱。
在他的記憶裡,鄉中學就是一個禮拜帶一次米菜,特彆是夏天天氣熱,有的學生家長怕菜壞了,就拚命的在菜裡放鹽,以保證它不變質。
譚震印象最深的是初三班的一個同學,一個一斤裝的玻璃罐,裝滿了炒乾的豆豉,一個禮拜下來,居然還沒吃完!
於是有同學感覺很是奇怪,自己一個禮拜帶兩次菜都不夠吃,他一個禮拜帶一次菜還有得剩,實在有點納悶。
於是有人拿過他的菜罐過來打開嘗了一下,我的天!他當時差點把罐子都給扔了,一個字,鹹!兩個字,還是鹹!
也不知道他那個菜罐子裡裝的是豆豉,還是鹽巴?
而這位同學就是吃著這個加料的豆豉讀完高中,最後考上了大學!
記得這位同學收到大學通知書的時候,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終於不用再吃豆豉了!”
說完,淚流滿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