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衛!
“靖舊曆廿一年,何家莊,河東樹家的四歲雙胞胎女兒在村口玩耍時失蹤,報案之後一直無果,兩女至今了無音訊”
“靖舊曆十九年,浩城當鋪老板薛永仁家的六歲小兒在店外玩耍時失蹤,之後報案尋遍全城無果,至今了無音訊”
“靖舊曆廿三年,五羊城十裡鋪,辛衙役家六歲大的小兒和夥伴玩躲貓貓的兒戲時失蹤”
“”
沈浩將第一批收攏過來的各城積案分門彆類之後發現,除開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之外,真正值得深究的案子居然是失蹤案,而且是孩童失蹤案。
送上來的一百餘封積案中孩童失蹤案就有十三起!
這是一個極其悚然的數字,自然引起了沈浩的注意。
“將這十三起失蹤案的原卷宗調過來,馬上。”
“是,總旗。”
上麵的人一句話,下麵的人就要跑斷腿。
這些案子都是尋常地方案件,卷宗並不會存在玄清衛裡,而是存放在各地衙門的案牘房當中。不過沈浩發話了,下麵各地衙門還敢不配合嗎?如今誰不知道黎城玄清衛裡有個叫沈浩的大煞星?
不過即便各方麵的人都儘快的在辦了,可還是用了大半天的時間才從各城的案牘房將這十三起失蹤案的卷宗收了上來。
不過這些卷宗的各自厚度卻有著明顯的差彆。
都是失蹤案,都是丟失的孩童,但有些卷宗足足厚達兩寸,裡麵有詳細的記錄以及案件辦理過程中所做的調查取證等等,而有些卷宗卻薄薄的一層,基本上隻是簡單的錄入了案發經過和當事人的口供而已,偵辦過程幾乎為零。
其原因僅僅隻是區彆於這些當事人的背景背景越深衙門偵辦就越賣力,反之就敷衍了事甚至完全不理會。
這就是現實。
一年到頭那麼多的案子,衙門的人手本就有限,自然是優先偵辦那些線索清晰容易處理的案子。對於這種線索模糊的失蹤案除非你家裡背景足夠硬,不然誰費力不討好的辦這種案子?
所以時間一久,積案也就多了。
其實積案不僅僅隻有失蹤案多,隻不過這次第一批報上來的積案裡這類案子多罷了,想來是這些孩子的父母更為急切。
考慮了一會兒,沈浩看了看外麵的天色,差不多申初時,起身出了公廨房,轉了個彎遛腿到了邊上陳天問的地方。
“陳總旗,還在忙呢?”
“嗬嗬,瞎忙瞎忙,沈總旗這是找我有事兒?”
“嗯,有些事想要請教一下陳總旗。”
“哦?那坐下說。”
落了座,沈浩也不扭捏,直奔主題道“不知陳總旗對牙行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