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香江足球,在亞洲難逢敵手。
以香江聯賽球員為主力的種花隊,在二戰前的遠東運動會足球賽豪取9連冠。
戰後,香江頂尖球員加入夷州當局的中華隊,拿下2屆亞運會足球賽冠軍,並且打進了1960年奧運會的決賽圈。可以說香江足球幾乎包攬了種花足球在國際上的所有的榮譽。
隨著經濟的騰飛,足球市場也是一片繁榮。
此時的香江聯賽,堪稱亞洲第一聯賽。
彈丸之地卻有多達十幾支球隊,而其幾乎場場爆滿,球迷排隊買票的盛景堪比後來連夜排隊買火車票。
所以,34的比分,不能說明香江足球落後,隻能說明,亞洲足球整體水平不行。
不然也不會全亞洲隻有1支名額,進去了世界杯決賽圈,也是一輪遊。
至於80年代後為什麼沒落了,則是因為聯賽機製問題,打壓外援派,要求全華派,以及青訓基礎不夠重視等等。
所以王援朝剛過來,就狠抓青訓,建立了諸多足球學校,外派優秀學子留洋踢球。他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保持香江足球的頂尖水平,保留種花足球的火種。
至於精工隊願意大舉邀請外援,人家有“精工表”的大力讚助啊!
他們聘請了前荷蘭國家隊主帥克諾貝爾,在他的牽線下,引進了包括阿裡漢在內的數名荷蘭前國腳,其中很多球員都參加了1978年的世界杯。
王援朝對此樂見其成。
如果有哪個商家願意冠名聯賽,王援朝都樂意!
現在才7外援而已,即便全是外援,他都無所謂,隻要香江的足球市場起來了,有利可圖,大家才會積極參與足球,足球的血脈才不會斷。
曆史上,香江聯賽,很多球場,都是兩支隊公用一個球場。
但現在,王援朝有大筆馬票代銷的獎金,通過基金會的形式,大量建設體育場,足球文化是約翰文化的代表,這也贏得當局的支持,土地給的特彆便宜。
這就保證了每支聯賽球隊,都有一個自己的獨立主場,便於建設自己的足球社區、球迷文化。
王援朝沒有一支足球隊,但他的基金會,擁有很多足球隊的股份。
這些球員學成歸來,他也不會攥在手裡,因為他每年都會有一批人才歸來,還是得消化掉。
大家不是都像精工那樣財大氣粗,可以引進高水平外援,比如這批20來歲的青年球員,各家俱樂部就眼饞的很。
拿到隊裡,有些年輕人就能直接坐穩主力的位置。
當然,能在20來歲打進聯賽主力,這30人裡,也就首發的十多個主力隊員,有這個實力。還要看他們和隊伍的磨合情況。
剩下那些,大多數自然還要繼續提升、磨合,甚至可能要去打乙級聯賽。
所以這次的會議,就是各家俱樂部暢所欲言,怎麼瓜分人才的討論會,王援朝的足球總會,會充分參考各家俱樂部的建議,然後整合出一個方案。
這讓各家俱樂部有充分的參與感,而不是足球總會一家獨大,一言堂。
至少目前來看,效果很不錯。
有人提議價高者得,就表現優秀的那些球員,俱樂部的報價,差不多能讓青訓回本還有的賺。
有人提議學習西方的選秀製度,即由成績最差的球隊優先選擇,隻要不是競價,新人球員,再貴也貴不到哪裡去。成績差的球隊,他們就有更多的表現機會,要不然,去了精工或者南華,新人球員坐板凳的機會更多,不利於成長。
經過充分交流爭吵),王援朝拍板了選秀製度。
以後學成歸來的學員,先平均分配到乙級聯賽,乙級球隊隻需要支付球員基本工資,但必須保障其上場,打一個賽季。這期間,供甲級聯賽各球隊觀察,也方便基金會給各年輕球員標價。
14支甲級球隊,最後兩名降級到乙級聯賽,所以第12名有優先選擇權。
第一名的球隊,則有第1213的選擇權。
理論上,各球隊有兩到三名選秀權。
如果覺得沒有鐘意的球員,可以不選。
最後,選秀權可以交易。
這也是給一些甲級球隊帶來一些額外的經濟收益。隻要你能賴在甲級聯賽,球隊總歸不會太差錢。
不論是門票收入、廣告收入、讚助收入,等等。
不然,大家為什麼要打甲級聯賽呢?
沒被選中的球員,就隻能在乙級聯賽拿基本工資,磨煉球技了。
乙級俱樂部,大部分不太會願意給大價錢的,不然完全可以招攬一幫精兵強將,打上甲級聯賽。
選秀權就這麼敲定了,然後還有轉會規定。
球員和俱樂部的合同沒到期,在賽季結束後,也可以轉會,新俱樂部要給原俱樂部轉會費!相當於違約金。
但如果球員合同到期,則球員可以自行選擇加入任何一支球隊。
此舉大大保障了乙級俱樂部和甲級的中小俱樂部利益。
甲級的頭部俱樂部對此也沒有太大意見,反正他們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