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官家當眾質疑楊忻中隱瞞家世參軍之言,猶如一塊巨石,拋入平靜的湖麵。
在場的眾兵將,怎麼也想不通,趙官家為何要有此懷疑呢?
不過,眾兵將都見證了心性大變後的趙官家料事如神,他們又不得不懷疑楊忻中參軍中真的如趙官家所說隱瞞了家世出身。
這些人中,張俊格外震驚和擔心。
畢竟,楊忻中是在他張俊部入伍從軍的。
此時,最為震驚和疑惑者,莫過楊忻中本人了。
他聽聞趙官家之問,他的額頭上,瞬間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
“撲通”一聲。
楊忻中跪伏在趙官家麵前,高呼道:
“官家洞察秋毫,末將在應募入伍時,想憑自己所學本領建立軍功,為了不被上官因吾家世而照顧,屬實隱瞞了出身!”
“啊?!”張俊聞言,驚呼一聲。
若不是趙官家在,他真的想上前揪起楊忻中,給他兩拳了。
要是趙官家因此事,怪罪下來,那自己之前給趙官家留下的好印象,豈不蕩然無存了嗎?
張俊怕驚擾到了趙官家,他強壓住怒火,怒瞪著投軍時隱瞞家世的楊忻中。
種師中也感到後怕,他怒視著張俊。
張俊看到種師中看自己的眼神不善。
他立即明白,小種經略相公是為何生氣的。
在本朝,招募新兵時,都要查問並核對清楚入伍者的出身和家世。
可是,張俊在三個月前,破格同意楊忻中主動投軍,不僅僅是他當場考核了楊忻中的武藝和騎射,更為重要的是,當時楊忻中還送給他一柄價值不菲的寶劍……
故此,張俊把招募楊忻中入伍的嚴格核查出身這一項,完全給簡化了。
現在,張俊看到了種師中瞪他時,他感到了後怕。
自己招的這個十九歲壯士楊忻中,萬一是敵軍的臥底呢?或是,農民起義軍的餘孽呢?
那麼,今日楊忻中有多次接觸到趙官家的機會,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啊!
張俊想到這裡,他嚇得後脊背發涼。
他期盼,自己和小種經略相公,最好都是杞人憂天。
在場的其他將領,甚是好奇,這個表現優秀的小校楊忻中,到底隱瞞了什麼家世呢?
而趙官家,又為何能一眼就能看出來呢?
……
“奏啟官家,末將楊忻中家父,諱名‘雨辰’,現任麟州安邊巡檢。”
“啊?”種師中等西北軍將領,聞聽楊忻中之言,驚呼一聲。
他們的驚呼,隻因為楊忻中承認其父是任麟州安邊巡檢楊震,那就能推算出:
其祖父就是現任麟州的刺史楊宗閔;
其先祖,就是宋太宗一朝時,為國捐軀的名將楊業!
……
趙吉心中早有所料,並不像眾將那般驚訝,他風輕雲淡地說道:
“楊家大郎,稱你家父諱名為‘雨辰’,那他便是楊震了!”
身為大宋皇帝,身份高貴,當然可以直呼楊忻中父親以及楊氏祖先的名諱。
作為臣子,能被皇帝直呼其名諱,證明皇帝還能在數以億萬計的子民中,記住你父母或你家先人的名諱,直接叫出他們的姓名,那也是一種榮耀啊!
楊忻中誠實地點頭,稱是……
趙吉知道,古代的避諱,分兩種。
一種是國諱,主要是指全國上下所有人都要避諱皇帝和聖賢之名(主要是孔子和孟子),此又稱“公諱”。
另一種是家諱,主要是指家族內晚輩要避諱長輩之名。家諱一般是指避諱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此又稱“私諱”。
避諱之風,始於周朝,行於秦漢,盛於隋唐,嚴於趙宋。
例如:司馬遷的父親叫司馬談,所以《史記》裡,把跟他父親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張孟談,改為張孟同趙談,改為趙同……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一個叫田登的州官不準下屬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準寫他的名字(同音的字也不行),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燈三天。寫布告的小吏不敢寫燈字,改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成了一個笑話。
明初,對避諱的要求,還不甚嚴苛,然而到了明末天啟、崇禎時期,避諱之風又逐漸嚴了起來。
清朝的避諱最為厲害,因犯“諱”造成文字獄而被殺頭者不計其數。(如:張晉彥案、莊延龍文字獄案、查嗣庭試題案、胡中藻案、彭家屏案等等)
直至民國改元,才廢止了奉行兩千多年的避諱製度。
避諱之法,各朝不同,常用之法有:空字、改字、缺筆和改音、拆字等。
現在,趙吉聽到楊忻中對其父親楊震的避諱,用的就是拆字法——將“震”字拆分為兩個字。
這也能從側麵證明,楊忻中的出身,非同於普通百姓家,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大都不識字的,哪會用拆字法來避諱呢。
趙吉問道:“楊家大郎,那你祖父,就是楊宗閔吧?”
楊忻中立即如實回答道:“官家聖明,吾祖父名諱,正如官家所言。他老人家承蒙浩蕩皇恩,現任麟州刺史。”
眾將聞言又發出一陣驚歎。
他們皆為之前趙官家對小校楊忻中家世預料的正確,而感到震驚。
趙吉微笑著點了點頭,對楊忻中悠悠說道:
“朕知,在元符元年,你祖父楊宗閔,跟隨折克行大敗夏軍,所立軍功甚多,被授麟州刺史。”
“朕是不會忘記楊氏將門先烈,為大宋守邊禦敵,所立下的累累功績的!”
楊忻中聞聽聖言,感動得眼圈泛紅……
在場的眾將,對趙官家深感敬佩。
種師中和張俊,弄清了楊忻中的真實家世出身,立即放下心來。
韓世忠、嶽飛、張憲等多位後起之秀,也都對趙官家投去了敬仰的目光,對楊氏將門出身的楊忻中也高看了起來……
“朕在城京,禦覽前朝邊將所立軍功奏報時,知道楊家大郎你的祖父楊宗閔的從兄(即堂兄),便是深得範文正公賞識並推薦給朝廷重用的楊文廣。”
楊忻中對趙官家,居然能對他楊氏的家世了如指掌,深為敬佩,他叩拜道:
“官家聖明,所言極對……”
趙吉感歎道:“楊文廣,我大宋名將也!”
“朕聽聞前朝,範文正公宣撫陝西時,與楊文廣語,奇之,置麾下。”
“楊文廣先被範文正公派出,駐守延州一帶與西夏作戰。後,他又隨大將狄青南征廣西,在平儂智高之亂中立有戰功,知德順軍。”,
“之後,朝廷得知楊文廣有統帥之才,令其出任廣西鈴轄,兼判宜、邕二州。再之後,其又被提拔其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成為大宋京城禁軍將領。”
“大宋熙寧元年,為了抵禦西夏入侵,神宗皇帝征調楊文廣赴前線,任興州防禦使。篳篥城防禦工事完工後,楊文廣因功徙知涇州鎮戎軍。”
“熙寧七年,楊文廣遷駐抗遼前線,任定州路副都總管,同年,其卒於定州任所。”
楊忻中對趙官家能如此清楚了解他的家世,大為震驚。
趙吉悠悠道:“朕在京城,曾調閱過當年楊文廣生前獻給朝廷的對遼陣圖,以及由他製定的收複燕雲十六州的作戰對策。其所獻之策,甚有參考價值。”
楊忻中再次拜服……
趙吉又道:“朕還知楊文廣之父,乃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其為大宋抵禦契丹入侵,鎮守邊關二十餘年,深受部屬愛戴。其亦讓契丹人敬畏,按契丹族風俗,將其稱為‘南六鬥星’,故此楊延昭被尊稱為楊六郎。”
楊忻中聞聽聖言後,既驕傲,又有些慚愧。
他自感慚愧的是,趙官家稱讚的楊文廣和楊延昭這二位楊氏先人,並非是自己的直係祖先。
楊忻中歎服,道:“官家如此清楚我楊氏先祖功績,令末將楊忻中,敬佩讚服不已!”
“末將定當效仿先祖,忠於官家,誓死報國。”
趙吉點了下頭,道:“楊家大郎,你雖非楊延昭、楊文廣一脈,但楊延昭之父楊老令公、楊無敵——楊業,是你的高祖吧?”
楊忻中如實道:“末將回奏官家,正是……”
趙吉感歎道:“朕知,楊家大郎你的高祖楊業,在太平興國四年,隨北漢國主劉崇歸降我大宋,為左領軍衛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後任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