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想自力更生!
這棟房子裡的鄰裡關係密切到了什麼地步呢。
李媛媛和她母親張羅著把菜肴,全都騰到碗碟裡麵來。
十幾個菜肴,甚至碗碟都不夠,還找隔壁借了幾個。
不是窮到連碗碟都買不起,而是母女倆的簡單生活,根本就不需要,甚至也沒地方放。
然後其他家居然端著碗,都過來挾兩筷子。
李媛媛和在學校嬌憨的樣子判若兩人,相當興奮的使勁招呼鄰居,都來嘗嘗“好吃!真的好吃……是粵菜,柱子是粵東人,張姨您嘗點這個……”
“這個您多夾點,王婆婆,這個軟,您能吃。”
李媽媽則主力陪好趙德柱,雖然家裡很局促,很擁擠。
十多個平米的房間裡,連飯桌都是靠牆擠在衣櫃邊,隻有兩邊可以坐人,她還得坐在床邊上。
但趕緊梳理整齊的花白頭發上沒有戾氣,充滿了溫和的笑意。
看著吃菜的趙德柱,眼底都是笑。
趙德柱也就很舒坦“我們公司剛剛在國際商務大廈那邊開始辦公,有空讓媛媛帶阿姨去看看,正規大公司。”
李媽媽嗯嗯嗯“感謝哦,真的是幸好去讀了你們學校,才有這麼好的工作,媛媛也說幸好遇見你……”
趙德柱隨口夾塊叉燒吃,卻開始打聽這房子的來龍去脈。
李媽媽一知半解,但狹窄的門口車水馬龍啊。
無論是來嘗嘗菜還是看看人,左鄰右舍各種人都有。
七嘴八舌的很快給趙德柱湊出來個輪廓。
應該是抗戰前的大戶人家,專門做國際商貿貨運生意的大老板,這裡臨江嘛。
聽說後來抗戰時候,還是部委大員什麼名人住在這裡。
解放後當然就充公了。
先是輪船運輸公司辦公,後來改成宿舍,再後來歸了服務公司轉製破產,亂七八糟的一堆歸屬。
還屬於單位上的公房,但不管退休不退休的都擠著繼續住。
有些老人過世了,子孫輩和原單位無關,也繼續在住。
公家總不能把大家攆到街麵上沒得房子住吧。
所以居然也沒人擔心這種產權不明的老房子未來怎麼樣。
對社會底層來說,今天活著有飯吃就不錯了。
哪裡會想那麼遠。
趙德柱卻拿著筷子起身觀察窗戶。
哪怕不是精雕細琢的傳統工藝,做工精良而且都是好木頭啊。
雖然被李媛媛畫了不少圖案在窗邊。
這姑娘忙著招呼鄰居的時候,偶然回頭看見那個身影坐在自己床頭窗邊,都有點舍不得挪開目光了。
鄰居大媽阿婆都悄悄給她豎大拇指。
趙德柱則觀察到地上的地板,甚至還看得出鑲嵌的地磚塊。
解放前的地磚,大多都是天然石材。
雖然內部到處被破壞得夠嗆。
但整體結構還在。
他甚至還笑眯眯的還陪李媛媛,到好幾家送菜過去上門給鄰居品嘗。
於是連頂樓的天花板、實木扶手欄杆,每層樓的走廊、小陽台都看了看。
心裡更是篤定清楚。
這絕對曾經是個大戶人家的豪宅。
現在包括院子裡麵搭建的違章建築,差不多擠了三十戶人!
趙德柱拿出手機,打著給李媛媛照相的招牌,到處挨著拍下來。
特彆是整棟建築、院落的遠景。
充滿租界風格的欄杆樓梯。
那個斑駁破落卻依舊透著幾十百年前氣派的雙開大木門。
都被他記錄下來。
然後差不多就是吃頓飯的時間,和李媛媛一起告彆了她媽跟街坊鄰居,甚至還有專門趕回來的她舅舅。
又在整條街的關注下上車離開。
這會兒李媛媛就姿態優雅的坐在後排,甜甜的給母親跟舅舅告彆“我們回學校了,周末看工作忙不忙,反正要放寒假要過春節了。”
李媽媽還招呼趙德柱“那就春節再來吃飯哦?”
趙德柱連連點頭“會的,會的,肯定會……”
其實越到後來,李媛媛都漲紅了臉蛋,揚著下巴。
眼眸裡都水盈盈的。
如果說回家時候,她是在忍住口水,離開時候卻是在忍住激動的眼淚。
趙德柱本來覺得有點莫名其妙,至於嘛。
可奔馳在整條街的圍觀指揮下,倒車一百多米出了街巷。
剛剛轉出路口,李媛媛就有點忍不住,柔聲帶鼻音的從後排起身伸手抱住趙德柱的脖子“柱子……好謝謝你……”
趙德柱還在打方向盤呢,內心感歎幸好有個椅背隔著“多大回事……”
李媛媛的聲音已經帶上了哭腔,還有些抽泣,手上更是用力得讓趙德柱吐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