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想自力更生!
沒錯,陶正簡單的給趙德柱解釋了怎麼淨賺。
其實對於國內這種做法也是剛剛在興起,就是因為方曉剛那幾部賀歲片,跟最近電影市場和政策的變化,特彆是民營院線和原來的國有院線開始爭奪市場。
很多資金都在進入電影市場,趙德柱並不清楚的國內電影黃金期,很多大製作前赴後繼的時代正在開啟。
特麼的他正好蹭上了。
本以為隻是蹭蹭《瘋狂的石頭》,繼而再擦邊囧係列,賺點過路錢更是拉攏幾個未來大明星幫自己的教育事業站台。
結果沒掌握好力度跟角度,一下就深入了。
黃柏開車的樣子都很興奮,當然不是因為車“臥槽,真的,機會太好了,就在包間投影畫麵上看了石頭,院線立馬拍板,老陶又抓住機會談了談溙囧,立刻就有人感興趣……”
陶正給趙德柱普及“我們是德喜影業,算是原創團隊,成本投入準備在一千萬,所有拍攝和後期的製作都包含其中,今天大傳媒公司看上了,感覺不錯,繼續投兩千萬,按比例收錢,他們是出品公司,對外我們就能宣布是成本三千萬到五千萬。”
趙德柱這才明白,那些動不動幾千萬幾個億的電影是怎麼出來的,其實根本沒花那麼多錢,就是買賣生意。
就像名牌衣服本身的布料做工出廠也就一兩成的成本。
果然陶正攤手“這個在飯桌上已經由老徐作保拍板了,兩千萬投資也要算抵債……然後老徐跟他們再去跟彆人談,明天我帶劇本和方案過去簽約麵談,爭取再拉兩三家發行進來,給錢不管事兒,反正最後按照比例參與票房分紅,這就叫聯合出品方,沒準兒我們這部戲對外也能宣稱是成本一個億……”
也就是說電影還沒拍,就因為瘋狂的石頭裡,陶正、黃柏的演技打底,外加老徐撮合,溙囧本身劇本的完整笑料十足,德喜影業就已經淨賺了。
徐寧千辛萬苦才拿到三百萬投資開啟自己的電影導演。
這裡踏對了圈子,上千萬的投資說來就來。
這就是現實。
對起步者無比艱難,對成功者卻又無比輕鬆的馬太效應。
資本隻會青睞成功者,卻又不問成功者是怎麼踏著屍山血海殺出來的。
至於超出一千萬之外的投資,趙德柱是揣自己兜裡,還是拿去加碼擴大拍攝成本,又或者投入發行,就看他的野心。
趙德柱恍然大悟,什麼叫做電影市場上的資本運作,這下算是見識了。
似乎也正是當初夏姐給他傳授的那個秘訣,越是商業社會的大項目,越要懂得拿出來給彆人分享。
參與的人越多,隻要能解決彆讓這些人亂伸手亂指揮,就能有更多的資源保證成功。
《瘋狂的石頭》什麼資源都沒有,再好的菜也端不上桌。
而《溙囧》從一開始就從製作到出品、發行啥都參與進來,超級發育!
陶正也承認“其實我們能獲得資本青睞,除了老徐牽線搭橋,劇本本身的娛樂性,以及石頭的優秀,缺一不可,我都有點動心,是不是為了保險,還是請徐寧來做導演?”
如果換個投資方,可能就動搖思路,那就用徐寧吧。
石頭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
可趙德柱卻繼續秉承能不要影響改動的就不要去改動的原則。
雖然他不知道好在哪裡,但陶正顯然才是那個把溙囧發揮到了極致的領頭羊。
自編自導自演的核心,黃金三角的核心。
不能被動搖“還是你來,一句話,德喜是我們幾個的,優先保證你們的回報,尤其是出名成腕,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你們成了大腕才能更好的幫西南學院提升名氣,吸引更多學生,教導更多孩子走上正確的路。”
於是,趙德柱又悄然邁過了命運的大坑。
如果說投資石頭大家初識的時候,還覺得這位年輕的投資老板是對電影有愛好,這種暴發戶在影視圈看來都是肥羊。
但現在一部戲合作完,又展開新戲的準備,趙德柱總是提出比較核心的建議,卻又完全放手,還主動送錢,其他人優先分錢。
這種做法誰合作都會覺得很舒服。
陶正不得不說聲感謝“那我就全麵承擔起這個責任來,老黃你沒意見吧?”
黃柏就是高職學院出身,天然比陶正各種正牌學院派背景差點,更明白自己的命運轉折點,恰恰就是在高職學院點燃。
雙手抓著方向盤悶聲點頭“查爾斯說得都在理,我都升華了咧,曾經我想演戲是我的夢想,可現在我明白,如果我能幫助更多孩子像我這樣改變命運,我在演戲就更有意義了,聽你們的,我就當好這個教員。”
老實說,從性格上,趙德柱又對黃柏更親近。
伸手拍拍兩人肩膀“那就行了,剩下都是你們的事情,我提前回江州,老徐還有個四合院,就當成以後我們在平京影視公司的辦公地吧,但就一個要求,所有員工得從我那邊來,儘量多給些開眼界的機會。”
也許在彆的人看來,趙德柱的做法是在實控監控運營,但對於深切了解他的兩位明日之星來說,卻更加佩服他的內心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