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又說你那些怪話”幾個女孩子正說話的時候進來一個年輕婦人,手上捧著一盤水果。
小姑娘呼她作嫂子,連翹和水蓮也趕緊起來問好。
水果在古代屬於比較珍貴的食物,在運輸業和食品保鮮方麵都很不發達的古代,水果這種非常容易壞掉的食物異地食用很難。就像是詩歌裡說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吃上南邊來的鮮荔枝對於皇家來說都不容易呢
這個時候商品經濟發達,城裡還好一些。連翹的記憶中,嘉定城河道裡有專門賣菜賣果子的船,家裡吃鮮果也很經常。
但是鄉間就不同了。古代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農人的生活所需一般都是由自己土地上得到,隻不過偶爾用攢下來的雞蛋去還一點兒油鹽之類。至於水果,吃飯尚且不一定吃得飽,當然沒辦法嘴饞這個。
不過這是指的異地水果,如果本地是產水果的就是另一回事了。下馬店不是那種全村都是果農的村子,不過周圍挨著兩個果農村。隨著婚姻嫁娶之類的交流,也漸漸的有一些人家開始種水果了。
至於普通人家,就算不會在地裡專門伺弄果樹,也會在自家屋前屋後種上幾株果樹,不做買賣,至少給家裡人嘗個鮮。也正是因為此,拿果子招待客人是很常見的。
這是一個有平底鍋鍋口大的錫盆,裡麵放著好幾樣水果,一種本地葡萄,有淡淡的粉色。幾個夏桃,個頭不大,不過顏色粉白。兩個圓圓白白的甜瓜,這種甜瓜很有曆史的,和後世很多水果都是近代培育改良後的口味不同,這種甜瓜現在的味道已經和後世一樣了。
另外還放了幾個西紅柿這種外國來的小可愛,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果然是從古至今都會有的疑問。
年輕小婦人笑著道“這是在井水裡頭湃過的,另外還有一個西瓜在廚房,我切好了拿過來”
說著也不留,抬腳又出去了。
等到人出去了,小姑娘才如釋重負地吐出一口氣“我隻希望我嫂子把我剛才的話給忘掉,不然與我娘告狀,我又要吃刮落”
三個女孩子圍坐在一起,都拿了果子來吃。
連翹正吃著葡萄,就見小姑娘拿起那隻熟透了的西紅柿道“我娘說這是番邦來的果子,做菜也好,當鮮果吃也好。我很喜歡,可就是不愛吃皮你說這果子的皮怎麼就那麼難去掉”
“我想削掉這皮,可是這皮又薄又滑,好容易就去掉一大塊肉,我娘說我糟踐東西”
關於吃皮這個問題,有的人滿不在乎,有的人非常在意,上升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如果開一個論戰貼,這就是一場甜鹹大戰
最早的時候連翹自己吃葡萄是不吐皮也不吐籽的,覺得那個麻煩,而且吃皮什麼的也沒覺得哪裡不對。相反那些吃西瓜都要挑籽兒的,她才覺得咋舌生活的真精致啊,完全不怕麻煩呢。
直到她去她堂姐夫家做客,堂姐夫家是外地人,有一些飲食習慣不同。讓連翹印象深刻的就是吃桃子人家不削皮那不是油桃,是毛茸茸的毛桃,真的不會覺得嗓子痛嗎
自此之後連翹就很能理解那些不吃皮的人了,身處其中大概會理所當然。就如她覺得毛桃當然是要削皮的,然而有的人從來不削皮,而且覺得連皮吃也很好。
這個時候的生產力水平還不算高,物質還不豐富,小姑娘削皮的舉動會引來爹娘抱怨不珍惜食物什麼能夠理解。同時,她就是不想吃皮,這也沒什麼錯。
連翹想了想道“這個也容易,你家平常灶上的熱水,吃柿子的時候一碗水淋上去浸一浸,再輕輕一撕,皮就沒有了。”
燒水要用木材,不過這又不是專門為這個燒了一鍋水,所以也不算什麼。
“那是什麼”小姑娘和表妹水蓮都是一臉茫然。
如果是現代社會的人,大多數都會知道一些生活小常識,短信、貼士、手機新聞、視頻非常多的渠道知道這些東西。
西紅柿燙一燙去皮什麼的是大路貨中的大路貨,幾乎現代人都知道。然而對於一種近幾十年才傳入的水果,這個時代的大家顯然沒有這種小技巧,甚至不能想象西紅柿的皮到底是怎麼掉的
想象不能就實踐,連翹對於這種實驗沒有什麼興趣,不過兩個抱有好奇心的純正古代小姑娘有。於是趕緊去倒了一壺滾水,中間還有小姑娘她嫂子納悶,這大夏天的喝什麼滾水
西紅柿被單獨放在錫盆裡,滾水被小心地淋了上去。浸了一會兒,取出西紅柿,連翹示意撕皮,當然是輕輕鬆鬆就去掉了。而且真的沒有浪費一絲果肉看呆了兩個小夥伴。
古代的生物學水平顯然不夠解釋這個,所以這在兩個第一次看的小姑娘眼裡,就像變戲法一樣了。
來送西瓜的嫂子也嘖嘖稱奇“還是你們城裡的小姑娘懂得多,就連吃果子都比咱們巧。”
連翹非常臉紅,這在現代就是一個生活小常識而已。就和杯子取芒果肉、蘋果不要和海鮮一起吃、白衣服去汙十妙招這樣是一個等級而言,一點也不高大上好嗎
彆人穿越了要麼做玻璃肥皂,要麼利用超前理念經商做官,再不然抄襲一些詩詞歌賦撈個才子才女當當也好啊。
最後她因為生活小常識受到大家的讚美有點o啊
然而她這樣根本沒什麼用,相反還引起了其他人的興趣,詢問她還有沒有其他的小妙招。連翹硬著頭皮又教了幾個,洗衣服的,做菜省油又好吃的實際上當初是為了減肥和健康才去學的。還有什麼西瓜去籽觀眾很捧場,直到一個上午消磨完了,快到吃飯的時候,連翹才得以脫身。
然而回家的時候身邊還有一個小尾巴,水蓮好奇的很,反正什麼都問一問連翹。連翹有的能回答,有的不能回答。一麵說的時候,一麵腦子忽然靈光一閃現在雖然什麼書都有人出,但講這種生活小妙招的卻沒有呢
報紙本身也算是中產階級的消費,而古代城市中產階級的主婦,就算家裡有仆人,也往往需要自己動手做家務。就像連翹家裡有冬兒和春兒兩個丫頭,但吳美娘還是有一些活計要做。
這些生活小妙招對她們來說應該很有吸引力才對
如果報紙上可以開這樣一個專欄,那倒是不錯。
連翹這麼想著,然而也就是想想而已,並沒有打算說出來雖然是想的太遠了,不過連翹偶爾也會想想,將來要不要自己也辦報紙呢。
她本身是一個網絡作者,來古代了接著寫也算是乾回老本行。然而辦報紙什麼的,她根本不懂,也不覺得自己辦報會比這個時代的人有什麼優勢。這樣看來,似乎她辦報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然而人是沒辦法關住自己的腦洞的,這個時代發展出了古代輝煌異常的報業。可是就當所有人以為這就是報業的巔峰的時候,連翹知道這隻不過是一個開始而已。在新的媒體誕生之前,報業還大有可為
這種情況下,報業就像是一張白紙,等著人去塗抹。如果連翹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一行也就算了,偏偏她因為寫需要連載的關係和報紙接觸很深,現在更是在一家報館工作,即使她的工作是名不副實。
總之她因為自己的原因接觸到了這一行,並且有進入這一行的機緣名作者辦報紙其實是很容易的,他們自帶人氣,還認識很多業內的人。犧牲一下個人利益,將自己的放在自己的報紙上連載,很快就能打開局麵。
這個世界已經有了成功者,至於連翹自己的記憶,最有名的大概是那位創辦了明報,並且靠著自己的帶紅明報的金大俠了。
種種原因積累,讓辦報變成了一個連翹挺想做,又不算急切的工作安排。不過就算真的急迫,也急不來。如果真的要辦報,她的影響力必須要再上一個台階,另外她認識的業內人士太少。以及最重要的,在嘉定這個小地方她是不會辦報的,非得去蘇州不可。
不是她歧視小地方,而是行業歧視小地方。這就像後世不會將首都遷到延安一樣,即使延安真的很有紀念意義,但那不合適
以行業而論,報業發展根本不適合放在嘉定這種小縣城。特彆是古代,受到地域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在嘉定的話,辦的再好也是小打小鬨,隻有在蘇州、京城這樣的城市才能培養出報業大亨。
當然,如果隻求小打小鬨小富即安等等,如果是求這個,她做什麼要辦報紙作為一個後世來的人,帶著超越時代的眼光,可以選擇的東西比起這個時代的人多顆去了。相比之下,她覺得她應該在這個時代刻下一些屬於她的印記,不然就太可惜了。
也是因為這個,所以類似報紙做生活小妙招專欄這種,她默默地記在了自己的小冊子上,而沒有想過要給報社將來辦報紙可能用得著的呀。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