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連翹回到嘉定的時候因為沒有提前來過信,所以也沒有人來接。到了碼頭上租了一輛馬車,這才與春兒兩個往家裡趕去。
馬車將人送到了連家那一道黑油門前,下車付賬的時候正好有街坊人家的一個嬸子打她家門前經過。見了連翹便問道“這不是連翹麼,你在蘇州對了,你是為了你家裡的事情來的”
說著捂著嘴笑了起來“這可是好事兒,快快家去罷”
連翹挑了挑眉,心裡有了底,恐怕事情是鐵板釘釘了。
雖然這件事是連翹家的家事沒錯,但是周圍的街坊鄰居知道什麼簡直太正常了。在這個時代,當然沒有後世的城市居民那樣隔閡,相鄰的住戶之間往往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特彆是家中有個中年主婦的時候,那更是無所不知
敲門進去,開門的是冬兒。見到連翹和春兒回來,她甚至來不及對兩人說什麼,先回頭大聲道“夫人,小姐從蘇州回來了”
連翹進了門,家裡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非要說有什麼變化的話,大概隻是原本住在東廂房的那對母子也搬走了如今連家再也不用在意那一點兒租房子的錢了,為了生活方便去歲租約到期之後就沒有再與之續約。
現在東廂房的屋子空了一間,還有一間住著一個年月四十歲的婦女,這是家裡去歲新來的人。不然連家這麼個大院子,好些間屋子,隻有冬兒一個人哪裡照顧的過來吳美娘是能做一些事情,但那又不是她的常態。
吳美娘原本是在廊下做針線的,聽到說連翹回來了,針線籃子都丟到一邊去了。
“我估計這兩日就能收到信件了,想著你收到信件立刻會回來,不過還是比預計的要早”這樣說著,吳美娘臉上帶出歡喜來,安排道“張嫂子,你去街上買些菜來,今日要整治幾道大菜”
就和所有的家長一樣,孩子從外地回家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做一頓好吃的。
等到一通忙亂都畢了,春兒和冬兒也去安置連翹帶回來的行李,去到她屋子裡去了,外麵隻剩下了連翹和吳美娘。
連翹這才近了一些問吳美娘“娘,信裡說的連家的親戚”
吳美娘的神色變得有些糾結,但也沒有糾結多久,等到她歎了兩回氣,終於還是開口了,低聲道“這件事說起來也是話長。”
原來事情要從當年連翹便宜老爹連守誠幼年時說起,連守誠的爹娘老連夫妻兩個生活上麵困窘,然而孩子卻很多似乎總是有這樣的情況。連守誠包括他自己在內應該是兄弟四人,另外還有姐妹三個。
這還是最後都活過四五歲,算是站住了腳的,據說還有的孩子四五歲之前就夭折了。這樣的孩子不記入族譜,兄弟姐妹之間,特彆是年紀小的兄弟姐妹往往沒有記憶。
本來就窮,這麼多孩子可怎麼養活所以這些孩子大多數都被送走了。
最大的一個姐姐是養到了七八歲才送走,所以還能換些錢,是賣到人家家裡做丫頭了。另外兩個小一些的姐妹送走的更早,才一出生就抱走了,是被沒有女兒的人家抱養了。
這種抱養也不是因為喜歡女兒,往往打的主意是長大了拿聘禮,可以給兒子當作彩禮。再不然就是家裡兒子太多了,先養這麼一個女孩兒做童養媳。不然將來家裡的小子一窩蜂地要討老婆,家裡實在是支撐不住,童養媳可省錢多了
至於四個兄弟,除了最小的一個,其他的賣的賣送的送,已經四散到天涯了。
來找到連翹家的便是這四兄弟中的老大連守信,按照規矩連翹得叫他大伯。
他是頭一個兒子,家裡當時沒有那麼多孩子,負擔稍微輕一些,所以長到了十來歲,這才賣給了人牙子。當時人牙子將他賣到了京城,後來被選進了魏國公府裡做小廝。
連守信有幾分機靈,雖然是個外來的,也很快在魏國公府裡站穩了腳跟。後來給公子做了書童,漸漸地也成為了心腹之人。
到了現在,連守信娶了公子正方老婆的一個心腹丫頭。夫妻兩個一個替公子管著外頭的一些產業,一個幫著夫人打理內宅的瑣事,都算是又體麵的人。
所謂宰相門前七品官,連守信雖然為奴為婢的,但生活富裕不必說,權力也是有一些的。從他開始照管府外的產業的時候,他就開始留心尋找爹娘了。好在他從家裡出來的時候已經十來歲了,記性又好,所以找家人是很容易的事情連家是山東西部一個小縣城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