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宋文靜聽連翹這樣說就明白了連翹的意思。
連翹的性格他是了解的,她有一就是一,不像其他作者會用各種各樣的借口來提高自己的身價,爭取更多更好的合同內容。當然,這也是因為對於她來說她的地位擺在那裡,沒有報館會給她太差的條件,那是自取其辱。同時也沒有報館會給她太超過的條件,她幾乎已經做到這一行的天花板了,升無可升。
之所以現在說這個話,重點應該還是在那一年的時間裡,她想在京城那邊試一試。
其實真的要登載的話,人在京城已經可以登載在蘇州。不信任驛站寄送報館專門為她一個人請專人去京城拿文稿又如何呢。以連翹寫文的速度,一次可以多拿一些,一年也隻用拿個兩三次而已。仔細想想,其實並不是多麻煩的事情。
連翹之所以現在推脫,說不定就是想在京城嘗試發
這不是說連翹就打算常駐京城了,這不太可能除非這次在京城她順便在那裡嫁人,不然的話到頭來還是要回蘇州的,這邊才是家鄉。
更可能的是連翹自己想挑戰一番北邊的市場。
到現在為止喬璉的名聲早就不限於江南這一塊地方了,往南往北往西都多有傳播。不過受限於這個時代傳播手段的相對落後,連翹和這個時代其他作者而言,都有一個地盤。
這個地盤往往指的是作者們常常活動的那個區域,也就是連載的報紙能夠發行的區域,最多再加上周邊輻射的一圈。出了這個圈子,肯定還是有讀者的,還不少呢單行冊在外地也是要賣的。
但是這些讀者密度遠遠不如地盤內不說,往往也不能稱之為作者的粉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更加純粹的讀者,對於他們來說他們隻是買了一部放在書店裡的,因為他們覺得這部不錯,至於讀者是誰,其實他們並不關注。
這種讀者讀作者的是被動的,這次在書店遇到了就買,要是沒有遇到,自己也不會主動去找一本書。
喬璉的名聲滿天下都有,可在蘇州她是大明星,在京城就隻能算是小人物了在業內依舊是大人物,隻是說對圈子外麵的讀者來說就沒什麼意義了。
要改變這種情況也很簡單,那就是在當地活動一段時間,而且在當地的報紙上發表出有影響力的。這樣經過培養市場,死忠讀者自然就出來了。
這個辦法聽上去很笨,但卻是最靠譜的法子,隻能說向來大巧不工罷
不過雖然有這個辦法,但很少有作者去嘗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兩條,一個是願意背井離鄉到底是少數,另一個就是風險。
將來一帶的去蘇州發展,北方區域去京城,這在作者們看來都是理所當然的。實際上有不少作者依舊是離開了家鄉的,但是他們情感上的感覺會好一點,總覺得自己離家鄉挺近的。
這就好比現代年輕人很多都離開家鄉外出打拚,如果是在家鄉所在省的省會,就會有一種沒離開家鄉的感覺。實際上有時候算算實際距離,並不比去外省要來的短。
而此時如果江南人去京城求發展,或者北邊人來蘇州闖蕩難免會加重背井離鄉的感覺。交通發達的現代也有那麼多人不願意遠離家鄉,更何況是古代了。
至於風險則是更加現實,也更加重要的原因。
有的時候一個作者紅不紅,紅到什麼程度,那是要講機緣的隻能說紅了的作者都有自己的優點,但不是說有優點的作者就能紅了。真要是那樣,也不會有很大一部分作者明明水平很不錯,卻依舊隻能高不成低不就了。
有的時候紅起來是很多很多外力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同一個人、差不多水平的作品再來一次,並不一定也會紅。
再加上各個地區的讀者口味都有微妙的偏差想想後世的脫口秀節目,南北方電視台偏重的風格不同地區很有可能笑點都不一樣那還是有電視等傳媒手段的現代,各地區很多認知其實已經不斷趨同了要是放在古代,各個地區之間的壁壘隻會更加嚴重。
當然了,有趣被人喜歡這是絕對的定律。但是當有趣這個詞的定義都有不同的時候,作者也不好再信心滿滿了罷
要是一個作者在江南紅了,想要去北方發展個兩三年,培養一下市場什麼的。結果在京城撲街了,會怎麼樣
有兩方麵的影響,第一個,灰溜溜回來必定會名聲受損。這就像後世的導演接連失敗,投資商降低對其的評級這是必然的。讀者們可不會去想不同地區的口味不同問題,隻會認為是這個作者不行了。
另一個就是兩三年的空窗期也是不簡單的兩三年,行業裡又要湧現出多少新人而原本的大神小神們又出了多少新的作品不在的這段時間會有無數的好作者、好作品填滿讀者的時間。
原本屬於自己的位置,兩三年後回來,很有可能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