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就在京城對連翹要來京的事情開始議論起來的時候,連翹這邊總算等來了吳美娘。隻在河房停留了一個晚上,第二日就有沈家的小廝通知要開船了,帶著車過來幫連翹運送行李。
這一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雖然夏天已經來了,但是如果是早上的話還是很舒適的。
連翹和吳美娘是早就收拾好了行李隻等著上船出發了,看著小廝搬運東西,吳美娘低聲與連翹道“來之前你外祖母還說要來蘇州送,幸虧被我勸住了,在嘉定送我上船就是了。”
這是當然要勸的,如果嘉定那邊的人來了蘇州,見連翹住的房子以及日常的派頭,立刻就能知道她不是來這裡普通做工的
連翹想了想,立刻道“這樣說來還請人帶個口信回去,告訴外祖母咱們安全上船了。”
吳美娘斜了連翹一眼“還用你說,昨日就吩咐張嫂子去了一趟會館那邊,那邊住著許多同鄉,不拘讓誰帶個口信就是了”
其實按照連翹的習慣肯定是寫信比較好的,隻不過吳美娘不習慣,在她看來找個同鄉要簡單的多,也更能說清楚事情這某種程度上也是代溝的體現了。
東西收拾完畢,裝了足足兩輛車這還是精簡過好幾次的結果,隻能說這個時代出行一次,特彆是出遠門,實在是太不方便了。等到東西上車,連翹和吳美娘上了最後一輛車子,還有春兒和冬兒也上的這輛車。
另外張嫂子和小虎則是一人上了一輛行李車。
這一回出門,嘉定老家沒有留人,吳美娘托付了娘家,十天半個月幫她看看屋子,敞敞窗子什麼的。另外周遭的街坊鄰居也照應一些,彆被進了賊了。
而連翹這邊則是留下雲嫂和晚秋看家,至於這邊單帶了一個小虎,也是吳美娘的考慮一屋子女人出門,有的時候得遣個人出去跑腿,那都找不到合適的小虎還是個孩子,一起出門也不妨事。有的時候她們不方便出麵的,有他在就省事多了。
最後叮囑了雲嫂和晚秋幾句,連翹這才上了車。
馬車嗒嗒地走著,一開始在鬨市區走的很慢。後麵漸漸走的快了起來,直到看得見碼頭了,沈家的車夫才道“連小姐,地方到了,小人直接往碼頭上去罷”
沈家不同於一般人家,人家本來是官宦家庭來的,這時候就算是做生意,體量也相當大。現在是沈家的船隊要出動,港口這邊調節了一番,專門空出了一個碼頭給他家使用。
萬惡的特權階層連翹酸酸的想。
封建社會是典型的特權社會,不然的話這樣繁忙的港口哪能專給一家人使用一天連翹一麵心裡吐槽,另一麵毫無芥蒂地享受這種便利。沒辦法麼,她也是享受這種便利的人呀
專用一個港口真的很爽這就像是在人擠人的春運,專門給開通了一個綠色通道。暢通無阻、舒適悠閒,特彆是放在當下的情境中,這就更加滿意了。
連翹以往從蘇州到嘉定也是要接觸港口的,但是和海港,以及運河港口完全不是一個體量的。然而即使是那樣,繁忙的時節也夠嗆現在這樣的清閒舒適是之前不敢想的。
吳美娘和連翹才過來,沈家的一個管事就急匆匆地趕過來了,拱手道“連小姐、連夫人莫怪如今許多貨物正在過關,實在是忙碌的緊了六少爺脫不開身,特意讓我來引路。”
由吳美娘出麵客氣了幾句,這才帶了連翹一行人去了主船。
沈家這次運河的船隊總共有二三十多條,其中大多數都是四五百料的漕船,這在大運河上也是最常見的漕船了。主船最為高大,卻是八百料的規格。管事見連翹看船,介紹道“原來家中用的主船是一千料的,隻是這幾年運河淤積越發嚴重了,水量也不夠,一千料的船行船困難,便降了一等。”
說著苦笑道“說不定過幾年就能使用六百料的主船了。”
說到運河生意,管事一臉苦澀,其中原因連翹大致能夠猜到一些。現如今海運才是王道,運河相比海運已經衰落了運河航運過去真是流淌著金子銀子,可是如今彆說航程時間長、用的船工多,等等造成了成本飆升,就是鈔關收稅也要比海運高許多
沈家不是那些小商人,所以一路上已經少掉盤剝了。然而即便如此,在這上頭也吃不到多少利潤。有的時候辛辛苦苦一年,到了最後也沒有多少收益。
然而放棄大運河也是不行的,官家不允許。
當初運河改海運並不是拍腦袋想主意就行了,大家都知道海運比大運河便宜的多,但是這是能隨便改的嗎要知道大運河一線養活了多少人口和產業啊隨隨便便改海運,就算海運能夠吸收一些人口和產業,但有些人失去飯碗,有些產業衰落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