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悠揚的音樂正是梁祝中比較輕快的一段。
西京往事中有了好幾首曲子做配樂,但核心還是梁祝,所以這首曲子會穿插多次出現在西京往事中,開頭當然跑不掉。
這一段音樂自然和大家往常聽的不一樣,不隻是曲子清新,沒有聽過,更是這種套路的音樂沒有在戲曲中見識過。
不過此時的觀眾並沒有多想,也來不及多想,隻覺得這曲子還挺好聽的。首先的觀感是人家戲班子沒有粗製濫造,音樂方麵這樣下功夫了,其他地方總不會太差。
就在這個時候隨著帷幕漸漸拉開,旁白開始念了起來。
“泰和皇帝年間,西京洛陽正是最繁華的時候”
這個世界有一個皇帝,年號隻用了泰和,所以俗稱上就是泰和年間。因為這個皇帝當政的年代是有名的大治之世,所以就和連翹那個世界的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之類的差不多。這個時候提出來,讓大家有親切感,更容易代入。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四季閣觀眾這邊一片嘩然和連翹坐的很近的朋友也拿驚訝的眼光看向她。無他,這台戲已經開始顯露和時下戲曲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了這種差異是巨大的,以至於大家不能判斷好還是壞,隻能本能地驚訝。
這種驚訝甚至有一些摸不著頭腦的意思。
不過連翹不解釋,隻示意大家接著看戲就是。
帷幕完全拉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裡麵的布置。這個時代做舞美當然不可能有後世的專業,但是連翹舍得出錢,做到後世差不多的水平其實是沒有問題的。工業和行業經驗上的差距,這都被金錢彌補了。
所以從感官上就是一個踏青會被搬到了舞台上有假樹、假花,甚至假風箏若是真的風箏,在室內可南飛起來。這個風箏是栓了線在房梁上的總之一切儘可能向真實靠攏。
對於一個看慣了電視劇電影的現代人來說,看到這種並不真實的場景其實是很難入戲的,這其實是被影視劇寵壞了。但對於一個一直在看戲曲的觀眾,這就全部是那麼回事兒了其中的震撼和人類第一次看到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
“嘩”
連翹並不在意這個開頭給觀眾帶來的影響,在她看來好戲才剛剛開始。想讓她真正放心,至少得這出戲順順利利演完才是。
這個時候旁白依舊在不緊不慢地念著,清晰、圓潤、舒緩,而且能夠傳到每一個人的耳中能做到這一點,一方麵四季閣作為戲園子,具有擴音功能。而這也是當初修建的時候就做好了的,連翹不太懂,隻需要感歎勞動人民智慧無窮就夠了。另一方麵是這個念旁白的本身就是一個戲曲演員,戲曲演員在台上需要將自己的聲音傳滿整場,這是需要功夫的而且還是硬功夫
連翹也不太懂這些,但是看到他們做的這麼好,也就滿意了。
旁白是為了大概交代故事背景,說清楚這是春天踏青的時候,青年男女都出來玩耍,其中不乏貴族青年。
這個時候由兩個丫鬟陪著的女主角登場,演女主的陳小官一邊和丫鬟對話,一邊走上舞台。和舞台上其他群眾演員一樣,她也是沒有畫那種戲曲妝的,隻是妝容略比普通人濃豔舞台妝如果和平常一樣,觀眾看來就會太寡淡。
這次登場言談之間交代了她的身份,真正的貴族小姐。
觀眾驚訝於這個露正臉,看上去很可能是主角的角色妝容打扮竟然和普通人差不多這可和大眾對戲曲的印象差了好遠。但詫異之後他們很快發現自己很難注意到這出戲裡裡外外,各種不同了。
他們不由自主地投入了這場戲就好像這不是一場戲,而是一場切切實實的人間悲喜一般
須知道,這個時代的人看戲也能投入真情實感,看到歡喜處會笑,看到悲傷處會哭。不像後世,哪怕是喜歡看戲曲的,也少有能投入到劇情中,更多是將其當成一個藝術品去品。品味唱詞之雅,體會唱腔之美
這是因為這個時代的沒有受過更寫實的表演的衝擊他們對於情感的體會更加細膩。而現在話劇上來了,這對於他們來說,完全就是將生活搬上了舞台就算是原本不為戲曲所動的,也難免隨著話劇中的起承轉合而喜怒哀樂。
這倒不是說話劇和傳統戲曲孰高孰低,純粹是由兩種表演形式不同特點決定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