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夏日漸漸來到。大江南北,凡是有條件的人家都要尋辦法消暑。得益於前朝以來民間藏冰業的發達,私人冰窖大大小小遍布,民間得以使用便宜的冰塊,這一點看市麵上平民冷飲就知道了若不是冰塊便宜,哪裡會有小老百姓也能隨意消費的冰點。
不過,冰塊相對而言還是貴的,除了真正的有錢人家,普通人家不會天天家裡放著冰塊消暑。特彆是南邊,冬日裡結不出北邊那樣厚實的冰塊,隻能在冬天的時候將一塊塊冰之間撒上淡鹽水,使之結在一起,成為能夠窖藏到夏天的厚實冰塊。
因為人工,也因為淡鹽水,所以南邊冰塊更貴了
不過相對使用冰塊,對於有錢人家來說還有一項更加奢侈的過夏方法,那就是避暑好多人家修了鄉間彆墅,這是為了什麼,其中一個就是避暑相比起人擠人的城裡,鄉間人少樹多,顯然是要涼快不少的。
若是專門為避暑修建的鄉間彆墅,那就更好了,往往是在山上,山上比山下涼快許多,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
另外還有近些年興起的海邊避暑,借著海水和海風,也能消夏。不過這個要求比較高,隻有臨海居住的城市才有這個條件,實際上所有臨海居住的城市也不見得個個都有這個條件。畢竟,大多數的海邊其實是類似沼澤的淤泥,,隻有極少數才有適合活動的沙灘
相較而言,山中彆院避暑曆史悠久,常見的多,也更容易實現。
而此時的蘇州,丁一新和王思齊等幾個朋友,就受邀去了一所山中彆院這彆院的主人是一位大海商,也是丁一新的讀者,今年夏季尤熱,才是夏初已經很讓人受不了了。丁一新在自己的雜文中抱怨過這件事,說是想要去鄉下避暑。
這位忠實讀者二話不說就寫信過來,邀請丁一新以及丁一新的朋友們去他的山中彆院反正他也不止一所這種山中彆院,空出一座借給丁一新他們也很容易。
山中避暑當然舒適,但若是一個人去救沒什麼意思了,畢竟山裡遠離城市,交通不便,若是再沒個熟人朋友作陪,恐怕要無聊死了。所以丁一新邀請了四五個好友,這些也都是同行。
因為彆院夠大,朋友們也能夠帶女眷過去,所以一一應承下來,選定了一個日子,浩浩蕩蕩的幾大家子一起去了山裡。
切開用山泉水拔涼了一個下午的西瓜,丁一新和王思齊兩人在一座山子卷棚地下,坐在躺椅上,弓腰低頭吃瓜。王思齊讚歎道“這瓜比在井水中鎮涼的要冰爽多了果然是山裡,好生舒服”
他說話的時候一陣山風輕輕吹過,彆院周圍茂密的樹林都輕輕搖擺,發出颯颯的聲音。隻聽著這個聲音就讓人覺得舒服了城裡足以穿過城牆的嘈雜,聽一聽也覺得燥熱啊
吃過瓜,丁一新接過旁邊下人遞上來的擦手巾,笑著道“山中彆的什麼都好,隻有一樣,信息不通暢”
說著站起來看了看外頭“怎麼今日送報的還沒有來”
主管送報的送報工當然不會將報紙送到山中彆墅,甚至他們都不會送到鄉下。主要是鄉下讀報的人太少,送到鄉下的話這筆生意實在是劃不來
丁一新這裡所說的送報,其實是他家一個管事兒每過三日就會把寄到家中的信件,以及這三天的報紙,一起送到山中彆院來。也不止是他家,像是王思齊這些人家裡,也是一起托付這個管事,送上來
而且後來除了報紙、信件這些東西,管事這裡還兼顧了運送物資補給的差事。山裡到底下山不方便,所以很多所需東西隻能采買。隻不過山腳下的農戶集市能有多少合心意的東西采買尤其是蘇州城裡過慣了日子的女眷,實在是看不上那些這樣一來,要用東西,很大程度上就得從蘇州運送了。
所有物資中,最為重要的大概就是冰塊了。雖然山中彆院相比較城裡要涼快的多,可是這是夏天啊誰能拒絕冷飲呢
山中彆院本身是沒有藏冰的,所以也就隻能指望外頭運了。
不知道是不是說曹操曹操到,丁一新話音剛落,外頭就快步走來一個下人,不是主管送東西的管事又是誰
物資什麼的當然是交接到這邊相對應的人手上,但是信件報紙這些,確實按人交付的。其他人這個時候都在前院作耍,這個管事那邊交付完畢,立刻帶著東西來了丁一新和王思齊這邊。
等管事人走了,丁一新和王思齊坐在躺椅上不緊不慢地拆開包裹。報紙什麼的並不著急去看,之後還有三天時間去看完呢而是選擇各自拆開信件。
三天積累下來的信封並不多,也就是四五封的樣子。這當然是因為大多數的信件是寄到報館的,能直接寄到家中的信件,就算是粉絲,也不可能是一般的粉絲
這些信件都是有來曆的,兩人這時候並不說話,隻默默看信。而且有的信件還需要回信,這也是一樁事件了。不過山中無事,有個可以打發時間的事情也是不錯的,所以也就不覺得繁瑣了。
讀完最後一封信,王思齊撐了個懶腰,靠回到了躺椅上,嘖嘖道“最近外頭好熱鬨大夏天的,也不嫌熱”
丁一新的信件也差不多看完了,隻不過他不像王思齊那樣隨意,信件都是一五一十地塞回信封,然後整整齊齊疊好,捆上一根絲繩,這才放在桌邊。他聽到王思齊這樣說,笑了起來“這種事哪一年不是如此人心思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