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當他進屋當麵見禮叫了“師父”。
接下來康術德就挨個給他介紹,這兩位的身份正如他所料想的一樣。
其中一個老人姓何,據康術德講,他師承六部口路西陳記**棚鋪。
這家棚鋪可是當年京城遠近馳名的第一大棚鋪,鼎盛時期,在津門也設過分號。
蓋因這家棚鋪的鋪東是清宮內務府旗人陳毓山,曾應了五次皇室的大買賣,由此而發跡。
而這位何師傅的師父就是親身參與過西太後兩次“萬壽慶典”棚匠。
甚至連光緒皇帝大婚的“喜棚”,西太後和光緒皇帝“奉安大典”的靈棚、祭棚,還有宣統皇帝大婚的喜棚。
何師傅的師傅,也全都參與過。
至於另一個老人姓鄭,那乾脆就是地安門外大街帽兒胡同的鄭家棚鋪的後人。
這家棚鋪雖然規模小了點,也沒接過什麼皇家工程,可有獨家的祖傳手藝,會搭“木殿”。
說白了,就是能用特製的木質構件,臨時搭起一座起脊的“大殿”,上有五脊六獸,與真的殿堂無異。
當年,不但北城一帶的王府宅門的紅白喜事幾乎都要用他們鄭家的木殿或席棚。
連什刹海前海每逢盛夏開辦“荷花市場”,沿河的席棚和茶座兒也多為他家所承辦。
所以說,這兩位都是師出名門的真正行家。
雖然他們乾這行的時候,這個行業已經日益沒落了,但他們也是真見過大場麵,知道大活兒怎麼乾的主兒。
能有他們這樣的水平的人,當世已然不多。
所以說由他們來策劃的喜棚,那要真搭出來絕對是京城最高水平了。
否則就以馬家花園這樣院子套院子的布局,地形複雜的需要,換一般的棚匠來還真未必玩兒的轉。
興許連怎麼乾,要搭什麼樣式的棚,都整不明白。
但問題是圖紙和方案現在是全部完成了,隻是由於攤子鋪的太大了,有些東西準備不足。
還需要加購,定製,時間上或許也得周全一下。
預計在原本說好的十五萬的費用上,還得再多掏個三萬來塊錢,總計十八萬。
所以康術德也感到有點猶豫,正好寧衛民今天還恰逢其時的回來了。
既然是替他張羅婚事,那康術德就乾脆就把他叫過來,讓他本人看一看,給個意見。
就這樣,寧衛民帶著點懵頭懵腦,按照康術德的指示走到了畫案邊上來看圖紙。
要說,這事兒是說的挺明白的,可寧衛民還是有點整不明白。
不為彆的就因為這圖紙太嚇人了。
他不看是不知道,一看真嚇一跳啊。
原本他剛才看見的那座架子樓就夠令他驚訝的了。
而這一看圖紙才知道,那棟樓還居然是個三層的樓閣式樣。
而且整個棚最後會均勻的搭在院落四周的房頂上,等於將原來建築接出一層樓閣。
這還不算,最驚人的事接出來的部分還不是獨立的,而是成為環樓,前出走廊,四麵皆通。
然而即便如此,這個三層樓還隻是所有布置中的一小部分,甚至連四分之一也算不上。
要按照這份設計規劃,那根本就是園中造園,景中造景。
是要在馬家花園的原有基礎上棚彩齊用,再造出一個臨時的人間仙境來。
論工程量之大,那幾乎要把馬家花園裡的所有主體建築鋪陳修飾一遍,包括戲樓在內。
對曆史並不陌生的寧衛民,要說這時候的感覺,是讓他一下子就想到了當年西太後為六十大壽的靡費,想到了北洋艦隊,想到了甲午戰爭。
乖乖隆地咚,居然這設計裡就連瑤台天池的布景都有!
這真是要按照當年西太後的樣子禍國殃民,把銀子來扔啊!
這是我結婚嗎?
我有這福氣壓得住嗎?
真這麼乾了,錢花多少不論,可影響又會如何?
他請的那些賓客們又會作何評價?
寧衛民頓覺頭暈眼花,越看越心驚肉跳。
這圖上的東西在他看來,隻該天上有,存於曆史中,花個十八萬絕對不多,還得說占了大便宜。
然而現實裡,在當代的共和國,是不能有人安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