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眼小神醫!
第3134章年宴儀式
樂韻為什麼不願暴露身份?
原因很簡單——怕被人跪拜。
都說禮多人不怪,但這“禮”也要看什麼禮,被人行跪禮,樂韻著實接受無能,每次被跪拜,心裡就不太得勁兒。
雖然猜到自己露麵必定逃不掉被人行大禮,但是,還是選擇露麵,也是不想讓那些真心敬仰她的百姓們因沒見到她而感覺遺憾。
眼見著矮下去的人群,樂韻溫聲說了一句“免禮,請起身坐,今日年節,大家不必拘束。”
商郡君再次代傳話“仙子賜免禮平身,父老們請起!仙子聖德無雙,仁愛眾生,知眾生心願,不忍讓諸位失望而歸,特意來此,請父老起身瞻仰仙子聖容1
伏地的人叩首行了謝禮,依言起身,俱昂首挺胸,站得筆直,滿麵激動地看著空中的蓮花法寶緩緩飛至了中心區。
“寧郡百姓有赤子之心,本仙子不能來與諸位同座共飲,贈送一張本仙子親手畫的符,願符光為在座眾人帶來好運,祝願各位自此無病無災,喜樂平安。”
樂韻取出一張符,揚手一拋,符紙飛至空中化為一團金光,嗖地上升,粘在了結界的蒼穹頂中心位置。
金色符光彌滿整個結界。
“謝仙子謝謝仙子1
受著金色符光照耀的眾人,隻覺身心如水洗過般,通身舒暢。
贈送了一張平安如意淨心符,樂韻駕著蓮花法寶,在中央區環繞了一個圈,飄然飛出結界,前往第四重殿。
到了第四重殿、第三重大殿,由東北角入法陣,仍然是露個麵,贈送一張符即走。
商郡君就是個傳話人,進主殿區的結界前同樣通傳了一聲。
結界內的眾人起身迎接,百姓們俱激動難抑,跪地恭迎仙子。
樂韻讓蓮花形法寶沿著通道走至了被法寶護著的祭台之外,待眾人起身,同樣將一張符送至保護座席的法寶結界中心。
這次,她去了南邊座區繞了一圈才回到北區,飛至主席位的北側落地,收起蓮花法寶。
主桌是張巨大的圓桌,巨桌分內中外三圈,內圈與外圈是固定的,中圈可以轉動,與地球現代科技社會的轉盤桌相似。
圓桌內圈擺放著鮮花拚盤,環繞大圓桌共設九十九座,僅北側居中的一張座是雕刻精致的扶手椅,其他人的座椅皆是無扶手的高背椅。
扶手椅放在華麗的地毯上,還鋪了鑲藍邊錦緞的紅色織錦軟坐墊,椅子的搭腦上也搭了一塊金色毛皮。
商郡君將仙子請上正座,自己立在仙子左手側的座椅後,仙子右手側第一座坐得是迮真君。
仙子入了席,商郡君再請諸客入座。
百姓們與修士們紛紛坐下,全望著著仙子的方向,整個區鴉雀無聲。
氣氛太……嚴肅。
樂韻驚奇地看向商郡君“商郡君,以往郡守府辦宴也是這麼嚴肅的嗎?”
“啊,不是呢,以往很熱鬨的,今天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座的諸位一心一意隻想瞻仰仙子聖容,沒功夫說話了。”商郡君忙圓常
候立在主席位旁的兩位侍者,一位取出一盆清水,一位取出放置著清水、清酒和清茶的托盤立在了郡君身後側。
商郡君先淨手,以帕子擦乾,端起一碗清水,分彆以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沾水一一彈向仙子頭頂。
再接著就是以指沾酒彈灑,然後是茶。
商郡君完成了一道儀式,侍者再次換一盆清水和托盤,托盤裡仍是清水清酒清茶。
商郡君又重複了一次儀式。
然後是第三輪。
三輪儀式結束,同座眾人起身齊賀“仙子吉祥如意1
“吉祥如意1樂韻笑著回了一句。
眾人又坐下。
但儀式還沒完。
侍者換上了一盆水,另換了托盤,僅一杯茶。
商郡君端了水盆,請仙子淨手。
樂韻就著淨水洗了手。
商郡君再端了托盤,呈茶。
樂韻接了茶喝了一口,賜贈一朵藍色的花。
席間眾人看到藍色的花朵,瞅著商郡君的眼神流出了羨慕之色,仙子賜贈的花朵是她喜歡的顏色,代表著仙子對商郡君與寧郡十分滿意。
商郡君飛快地收起花朵,再接過侍者換上僅盛放一杯清酒的托盤。
樂韻以唇了酒,贈了四隻果子,一隻紅一隻金一隻紫一隻白。
這一下,在座的眾人想搶劫商郡君的心都有了,仙子竟然賜送了商郡君四份祝福!
商郡君頂著一片灼熱的視線,將四隻鮮果收起來,再接過侍者換的一杯香茶呈敬仙子。
樂韻抿了一口茶,贈了一塊上品靈石和一把五穀種子。
商郡君捧著托盤,再高舉托盤過頂“謝仙子贈福!願此福澤被寧郡,萬民同享1
結界內的眾人一致起身,共賀“願寧郡太平長安1
商郡君舉著托盤,繞主桌一圈,再沿著通道,將托盤送進祭台區,放在了供桌上供奉,待來年的春耕儀式時再將五穀種子播撒入田。
當郡守將糧食種子供起來,說了“請坐”,眾人再次坐下。
宣少燕少旁觀了儀式,人都快麻了,哎媽呀,他們竟不知道吃個飯還有這麼多的儀式,為什麼小蘿莉看起來一點也不驚訝?
哥倆覺得儀式結束,應該很快就能上菜了,然而,他們想錯了!
儀式還沒完!
商郡君返回主席位時,兩員侍者退下去,換上了主薄和守備。
主薄取了一隻托盤,裝著穀、麥、粟和黍、豆做的米飯,還有一隻空著的玉碗和一雙玉箸。
商郡君端了托盤,請仙子品嘗主食。
樂韻取了玉碗,用筷子在每種主糧裡取了一小撮放在碗裡,再分九口吃完,將碗筷放回原位。
座中眾人齊聲賀“五穀豐登1
商郡君將托盤轉回去,轉而從守備手中接過了盛著薯、瓜、花生、芝麻、栗和高梁米等材料做的饢。
饢做得比較小,僅吃飯用的碗那麼大。
樂韻將每一種饢取過來,咬了一小口再放回去。
眾人又歡喜的大聲賀“年年有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