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到這份上,旁人勸都沒法勸了因著這個原因,直到宮宴上露麵,張皇後的臉色都有些僵硬,和端午宮宴的氛圍格格不入。
這回的端午宮宴因為在上陽宮這座離宮,和之前有很大不同,光是形式上就要隨意不少。之前宮宴基本都是在室內舉行的,這次卻是選在了戶外雖然在戶外也設了座次,但大家行動自在多了,不同案幾之後走來走去,
串座位稀鬆平常。
特彆是最初的三盞之後,基本上就自由活動了宮宴實行的是盞製,一盞酒配一行菜,這一盞飲完,之前的酒菜都會被撤下去換新的。而配合這一盞酒的,還有不同的祝酒說法,不同的節目等等。前三盞最為嚴肅,祝酒完全是固定的,正常的宮宴上也是這三盞過去,才會進入到宴樂相對輕鬆的部分。
平常這種氣氛相對輕鬆隨意的宮宴,素娥是更喜歡的,但這次卻給她帶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她似乎成了宗親婦女中的香餑餑,不少宗婦都圍著她說話。
嚴格意義上來說,大燕的宗室規模並不大,畢竟郭家的男孩兒難得長大。至於說宗室女子,她們還活著的時候固然還可以帶著丈夫兒女混進宗室裡,但隻要她們一死,丈夫也好,外姓的孩子也罷,半隻腳踏進宗室都不能了。
不過麼,當初郭敞的爺爺發家,因著自家沒有嫡親近枝,想著獨木難成林,便重用了不少同意族譜上,但說起來親緣已經挺遠的郭氏族人。這些人中有功的,還被武帝收為了義子郭敞的爺爺活著的時候沒有稱帝,但死後被追封為武帝,嗯,那個時候五代亂世,不少割據一方的霸主都有收義子的行為。
這也算是團結內部、收買人心的手段之一吧。
如今那批義子也算半個宗室,畢竟本就是在一個族譜上的,再加上收為義子,抹消部分親緣太遠的問題平常大家說狹義上的宗室、宗親、宗婦的時候,和他們無關,但真要死磕宗室定義,他們又是算的。
圍著素娥的宗婦就屬於此類,而且她們的夫家顯然還是混的比較好的,至少是傳承了爵位的正支。不然哪有機會參加宮宴哪怕是離宮之中不那麼正式的宮宴。
她們和素娥說話,說的多是一些家常事,最多夾雜一些近日貴族間的流言。如此聽來,其實和尋常人家夫人閒話家常差不多但很快就有人圖窮匕見了,主動和素娥抱怨起了最近郭敞打算推出的一項政策。
廢除宗室的部分特權。
大約是因為祖上幾代單傳,郭敞的爺爺都自己而起真的是十分優厚。繼承人就不說了,就算是沒繼承位置的,也是方方麵麵照顧著照顧著兒子這一代不算,還要考慮後麵生發出的子孫素娥粗略知道大燕的宗室政策,乍一看就覺得很像明朝。
當然,如果郭家的男孩兒如果一直這麼難,那宗室問題大概是不會成為包袱的。哪怕以最樂觀的估計,大燕最後是因為王朝周期律亡的,即王朝後期人口暴漲而土地兼並劇烈,大量農民吃不上飯,於是最終改朝換代那時候郭家宗室怕是也沒繁衍出足夠拖垮財政的子孫。
真的,相比起那個,更應該擔心皇帝沒有兒子活下來,隻能從宗室裡挑。而宗室裡,正經的宗室子弟,哪怕從武帝的兒子發出去的開始選,也沒幾個可選的真要是那樣了,真搞個皇太女出來,說不定還能給華夏史添上不一樣的風景。
女皇有,但皇太女還沒
有呢
當下的問題是,郭敞的爺爺自己就兩個兒子,而資源那麼多,漏一些給義子們也很正常。等到郭敞的爹稱帝,製定宗室政策時,蕭規曹隨給廣義上的宗室的政策也很好現在的問題是,郭敞覺得那些政策有問題。
以那些遠親的繁衍速度,很快供養宗室這一塊兒,開支絕大部分就要在他們身上了。武帝這一脈,也是本朝正脈,反倒成了添頭自家這一大筆錢,要真是自家花了也就罷了,花在外人身上,總不得勁。
特彆是這筆開銷當下還以很快的速度膨脹著,這等於是每天提醒郭敞這件事,能心氣順才有鬼了
所以郭敞最近是有和大臣商量,改革宗室政策。對此大臣是很讚成的,畢竟這筆給宗室的錢朝廷又用不到。相反,朝廷的收入就那麼些,給宗室多了,彆的地方不就少了嗎大家都是在搶預算,巴不得如此呢
對此宗室當然不樂意,武帝傳下來的本朝正脈倒是不擔心,就那麼小貓三兩隻,因此和郭敞的關係都很親密這就像是後世,獨生子女政策執行的好的地區,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堂兄弟姐妹往往和親兄弟姐妹差不多。
這些正經宗室都很清楚,刀砍不到自己身上。甚至說不定從那些遠親身上砍下來的好處,有些還會分到自己身上真正對此不樂意的宗親,就是那些遠親了。
他們家裡當初也是開國功臣,畢竟郭家族譜上人不少,就他們被認做義子,當然是有原因的。如此他們在勳貴中是很吃得開的,自身的爵位更是一半來自宗室,一半來自軍功聯合勳貴,再加上自身本就有實權,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可以和郭敞博弈一番。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他們並不想真的博弈且不說勳貴本就是團結在皇權周圍的,是皇權意誌的延伸,他們和勳貴的那點兒共同利益,根本不夠讓他們在這件事上出力太多。換個說法,打打輔助,幫忙說幾句話可以,彆的就彆想了。
就說這些遠親宗室自己,他們難道不是皇權的延伸嗎他們這一代的超然地位,還可以說是一半來自皇帝,一半來自自己的功勞。等到他們的子孫後代,長於深宅大院,又天下承平,那就得大部分靠皇權了事實上,都不用等,不少遠親宗室已經換代了。
嗯,這不奇怪,皇帝都換代了,先帝也是正常年紀駕崩的,這些和他同輩的義兄弟家換代也是應該的。
所以,能不博弈還是不要博弈的好,就算非要和官家做過這一場,大家也希望沒有直接對抗。像是通過討好官家身邊當紅的人,在官家耳邊說好話,強調宗室拱衛皇室的意義雲雲,就是不錯的路子。
一些遠親宗室找上的勳貴其實也屬於此類,而除了勳貴外,他們也找過心腹大臣、宦官,以及寵妃。這三類人各有各的不便之處,如那大臣,都是官家心腹了,加上此事朝堂上整體是讚成的,就很難被討好說服。
宦官倒是容易打通一些,但郭敞是個對宦官有戒心的人。舊唐末期,宦官
之亂實在是個太深刻的教訓,這還沒過去太久呢所以如今宮廷裡的太監,權力很是受限,基本被圈在宮廷之中。若要對宮外的事說道,郭敞立刻就能要了他們小命。
相對而言,走寵妃路線也有為難之處,可也比前兩者靠譜。因為這個原因,最近宮裡的娘娘們,多少都能得到這些遠親宗室家的宗婦們的親近主動接近是一方麵,上趕著孝敬錢財之類是另一方麵。
如素娥這般,當下最得寵的妃子就更不要說了這些宗婦都想和她親近,隻可恨素娥平常很少和人交際,加上過去低調到了極點,宗婦們就算強行拉關係也做不到她們甚至很難尋到搭話的空子,送禮都難得名目。
“倒不是我們這些婦道人家非要議論這些,隻是這些日子聽著外子憂心忡忡,也知道了一些。我們自然知道官家的意思,為了開源節流,減少朝廷負擔麼。可天下事哪能隻看一麵供養宗室是開支不小,可宗室拱衛皇室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個宗婦就侃侃而談。
“史書上宗室虛弱,導致國君不振,臣子以下淩上的事兒又不止一次兩次。春秋時的晉國、三國時的曹魏”
其他宗婦也從這話起,各有說辭說真的,若是個尋常後妃,缺乏政治素養,真的很容易被她們說服當然,被說服不代表就會願意幫忙辦事,隻不過是心理障礙沒有了,真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利於國家,有利於官家的好事。
至於到底幫不幫忙,還得看這些人其他操作。
素娥的話,算是卡在第一層了,根本不能被說服素娥上輩子接受了十幾年教育,學過曆史、學過政治,還在網上看過無數論政、鍵政的。這些根本連小水花都不算,就是平靜的流水,從她左耳朵流進去,又從右耳朵流出來。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