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幸福很簡單,不過飲食男女四個字。
我不到十歲就開始在廚房裡搞事,為此沒少被爸媽請吃‘竹筍炒肉’。
小時候一心想像爺爺那樣拿著大鏟子在村頭做大席,因為這樣就可以得到無限多的好吃的。
後來,這廚房就成了我人生的一半,當然,另一半是醬油和醋,還有腐乳。
我小時候以為,油炸的、甜的、辣的就是最好吃的;
等到大一些了,有力氣了,開始像正經廚師一樣掂鍋掌勺了,就開始癡迷各路菜係,各種烹飪技術,覺得好吃的東西一定要有高超的技巧才能做出來;
但我讀大學以後,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從他們那裡,我開始對美食的定義有了新的理解。
比如我的好朋友黃月,她的媽媽唯一會做的正經粵菜就是梅菜扣肉。
不過,在我們吃來,總是覺得過於淡,並且會發柴。
這可能是她媽媽舍不得放調味料的緣故。
但是黃月卻跟我說,“牟老師,外麵所有的飯店做的梅菜扣肉都沒有我媽媽做的好吃,包括你做的。”
我當然對這個話是認可的。
每個人都有感情,食物的口感又會和感情纏繞在一起。
所以才有看人下菜一說。
即使是最不講吃的人,也會有常吃的食物。
比如我還有一個特彆好的大哥,他的廚藝出神入化。
他曾經信誓旦旦地跟我說,就算打一輩子光棍,以後也絕對不會找做飯不好吃的人做妻子。
結果後來他還是娶了一位做菜不好吃,卻很會吃的美食家做了妻子。
我有一回拿‘真香’名場麵去嘲笑他,但是他卻悠悠然地笑著對我說,“她一個月裡總會給我們煮點麵條,真的很香。”
我是少數能吃到這位美食家姐姐煮的麵條的人之一。
如果非要我來評價,我隻能說和大多數街頭麵館的味道差不多。
於是我就不能拿‘真香’去嘲笑他了,畢竟,妻子百忙之中煮出來的一碗陽春麵,吃到肚子裡的那種幸福感是外人說不清楚也體會不到的。
他的妻子工作非常繁忙,難免自己的餐點就圖個簡單便捷。
她說她喜歡吃肴肉,但隻喜歡在可以放下工作的安靜時間裡慢慢吃一份肴肉。
我問她工作的時候最喜歡吃什麼,她不假思索並且滿臉幸福地脫口而出,“豬油拌飯。”
肴肉的精致和豬油拌飯的簡樸就這麼在她的身上得到了統一。
一份精致的肴肉,就像一場關於味覺的歡樂旅行;
而一碗豬油拌飯,卻也是她平日裡幸福的來源;
所以美食在高級飯店裡,在小巷的拐角處,在夜晚的大排檔,在大廚們的私房菜館,同時也在每個人的家裡。
……
——高級食品工程師,牟娉婷《飲食生活記》節選】
……
周末一大早,孫文昊就提著新鹵好的鹵味出了門。
本來他想把自己的三輪車收拾一下,洗洗乾淨,然後騎車去接程佳涵姐妹兩個的。
一個人生活久了,容易忘了大城市的規矩——
那貨運三輪車怎麼能拉人呢?
還好最後想起了這回事,不然被蜀黍抓住可就要損失小錢錢啦。
他本來不知道程佳涵的住址,但未來小姨子給力,完好無損地把鹵味送到了姐姐手上。
然後程佳涵就讓他知道了一個大概的位置。
反正,那天晚上他們聊微信聊了很久。
他全程都處在激動和愉悅的心情之中,如果要是成了,這可是他的初戀。
他刷短視頻的時候刷到過很多女的吊男人的段子,這下生活中該他自己實際操作了,他卻發現程佳涵說話真是無比直接又實誠。
比如,“反正你想清楚嘛,遠嫁是不可能遠嫁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遠嫁的。”
比如,“你不要問什麼介意不介意,我希望有個好結果。”
比如,“看你踏實,沒什麼惡習。”
比如,“都是農村裡出來的,你說的那些我明白。你家裡的事情我能理解,但你不會委屈我的對吧?”
諸如此類的話,程佳涵說了很多,孫文昊確信程佳涵是和他一樣認真的。
他給程佳涵發消息說,“我先賺錢,多少錢才夠啊?”
程佳涵回他一個斜眼笑,“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