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秦標有福不享,非要硬去吃苦,也是有緣由的。
在秦標成為世子時,當年還是吳王的慶皇,便已按照君主的模式培養。
更是說了句讓秦標難忘一生的話。
“當年父皇拜為吳王,命孤回鄉祭祖。”
“那年也就十三歲左右,便要輔官陪同,獨自上路。”
秦標訴說著昔日的過往,似乎很懷念。
“那是我第一次出遠門,臨行前父皇曾對我說:古代商高宗,周成王,都知小民疾苦,所以在位勤儉,成為守成的好君主。
你生長富貴,習於安樂,外出當沿途遊覽,能知鞍馬勤勞。
沿途當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能知衣食艱難。
體察民情的好惡,能知風俗美惡。
認真訪問父老,能知我當年創業之難。”
說到此處,秦標無比感觸。
“自此之後,孤也就逐漸明白,唯有知曉民間艱苦,施政時才能切中要點,不至於傷民。”
“民若傷,天下人必反。”
秦標說著這些,似乎是在教導。
“老三,你與孤一樣,沒有經曆過大磨難,受點小苦小罪,也能知曉堅信。”
“況且孤這車駕,尋常百姓可坐不起。”
秦棣俯首道。
“臣弟必向父兄學習。”
秦標不免點頭,無比欣慰。
“你能如此,也不枉孤對你們的教誨。”
“咱們家裡,唯獨老六經曆過死生間的大恐怖,也唯有老六,有資格去享受。”
對於秦風,秦標總是格外的縱容。
昔日遼地所經曆的苦難。
經曆過一次,父兄們便不再想讓秦風經曆第二次。
“應是我們這群做兄長的,為老六遮風避雨。”
“可如今,老六在為我們這群兄長遮風避雨啊。”
秦標感慨連連。
“咱們這一代,最有出息的,就是老六。”
這話秦標說的真切。
如果撇棄身份地位不談,那麼秦風的能力,絕對是最為強大的。
隻是久在遼地,言行與大慶不太符合。
但皇家的藩王嗎。
不就是得有些獨特的愛好不是?
就是因為特殊,才能肯定秦風不會染指大位。
因為秦風的施政手段,會將大慶的立國之基推翻。
甚至連大慶的民俗,都隨之變異。
京都的官員們,更是為此討論過。
未來若有一日,其餘藩王主政,大慶根基是不會變的。
哪怕是秦王,頂多將大臣們血洗一遍,然後再換一批聽話的。
可一旦讓遼王主政。
那整個天下,必然會發生大動蕩!
這個動蕩是好是壞,無人能知曉的!
而對於封建皇朝而言,最為關鍵的就是極力維係安穩,從而避免動蕩。
故而京都的官員都認為。
無論誰主政,遼王都不能主大慶的政。
太子與其餘藩王可測。
遼王不可測。
隻是秦標評判的標準,卻並非如此。
老六當年經曆過大磨難,還沒與父兄離心離德。
這便足夠了。
而這句最有出息,也是真心實地的。
秦風則被說的有些不好意思,乾笑了兩聲。
“大哥謬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