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米巨磊的父母也會覺得米巨磊對自己照顧得不夠,讓甚至會覺得在自己父母麵前丟了臉,也會生氣。
所以,好好的收拾一下自己,讓雙方父母都放心。老人年齡大了,不讓他們跟著操心,也是一種孝心。
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信念就是:百善孝為先。
孝敬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應儘的義務,是我們良心和個人素質的體現,更是我們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報答。
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
第一、聽父母的話,不要當麵頂撞。
父母年紀大了,有的時候有些固執己見,說話辦事可能不太符合我們的心意,也不太符合當今社會的實際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不是違反原則的事兒,做為子女的儘量聽從父母的話。
父母說的對的我們就聽,說的不對的我們也要表示聽,最起碼不要當麵出言頂撞。
他們年齡大了,從原來家裡的頂梁柱,變成要事事依賴依靠孩子的“老小孩兒”,這種落差,他們心裡接受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再出言頂撞他們,他們會難過、會傷心、會自我懷疑。
所以,哪怕是說一個善意的謊言,也不要讓他們寒了心。
第二,經常給父母買衣服,讓父母穿得舒服。
節儉了大半輩子的父母,上歲數了,也不會鋪張浪費。一件衣服,破洞了甚至都想縫縫補補。所以,他們在穿衣方麵沒有太多的要求和講究,隻要穿得乾淨、暖和、舒服就行。
所以,季節更替的時候,要想著給父母及時添置衣服,不管是不是品牌,隻要是孩子用心給他們挑選的,他們就會開心得不得了。
因為他們看中的不是衣服,而是孩子對他們的在意。出去和老夥計們下下棋跳跳舞的時候,扯著身上的衣服驕傲地訴說著自己孩子的孝心。
第三、經常給父母換口味,讓父母吃得飽的同時,也吃得好。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的各種身體機能都在退化。除了頭發花白,皮膚出現皺紋,最明顯的就是牙口變得不好了。
各種對牙齒刺激比較大的,比如說太涼太熱太軟太辣的,還有偏硬的,老人都吃不來。
所以,我們一定儘量給他們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最重要的是要吃健康的,老人吃的食物儘量是綠色無公害的、無汙染的、少鹽、低糖、五穀雜糧。
第四,經常帶父母出去旅行,讓父母能走出房間,有更豐富得生活。
在父母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利用節日假期多帶父母出去走一走、逛一逛。
哪怕閒暇時間陪著父母在樓下的小公園逛一逛,也比他們一天都窩在房間裡更讓他們開心。
趁他們還能走得動,趁我們還有時間,帶著他們看看名山大川,多看看美麗的景色,讓他們也享受一下沿途的風景和兒女的照顧。
心情愉悅,有助於身體康,父母健康,不就是兒女最大的心願嗎?
第五,記住父母的重要紀念日,給父母一種儀式感。
每年在父母生日或其他重要紀念日的時候,彆忘了給他們親手做一碗長壽麵或者買一束鮮花,親口對他們說一句“您辛苦了,我愛您”。老一輩子的人不善於表達,但是,不代表他們內心不期盼孩子的表達。
你的一句話,也許會讓他們熱淚盈眶;你的一句我愛你,會讓他們內心洶湧澎湃;你的一句您辛苦了,會讓他們覺得這一生都值得了……
第六、經常到父母的房間裡坐一坐,陪他們聊一聊。
沒事的時候,放下你的手機,減少你沒用的社交,進父母房間看一看。像小時候一樣,躺在他們的身邊,聽他們說一說之前的故事。有了你的陪伴,父母會覺得生活更加充實,你的陪伴會減少父母的寂寞感。
進父母房間坐一坐,你會發現他們到底缺什麼少什麼,能夠及時補充上。
和他們聊一聊,會讓他們覺得被需要。
老人最高興的時候,不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哪怕什麼都不做,隻是一家人坐在那一起嘻鬨說笑,老人彆提有多高興了。
沒事的時候,多陪陪父母,經常陪他們說說話,把現在的新鮮事物講給他們聽,可以鍛煉老人的思維,讓他們和社會更加同頻。
第七,給父母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把所有疾病扼殺在萌芽裡。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不要讓自己後悔,也不要讓老人受病痛的折磨。
不要覺得那些都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平時自己多注意保養再吃點兒藥就好了,但真發現病變的時候可能已經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有些隱藏的突發性疾病,幾分鐘就能讓我們天人永隔,遺憾終身。
第八,父母生病的時候,要耐心照顧。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
尤其是父母生病久臥病床的時候,也是最考驗子女孝心耐心和良心的時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請拿出你的耐心,請記住你的父母也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養大的,請你好好地照顧他們。
你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精心地侍候,會讓老人心情愉悅,這樣老人早日病愈早日恢複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第九,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不要讓父母跟著操心。
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你過得幸福。你過得幸福,他們就覺得開心。所以,不要讓你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一地雞毛,讓父母老了也跟著你著急上火。
平時兩口子儘量少出現摩擦,儘量少發生矛盾。彆讓老人操心生氣就是對老人最大的孝敬。
其實,孝敬老人的方法有很多,隻是看他們需要什麼,而我們在能力範圍之內就給他們什麼。
此刻,傅亦瑤和米巨磊的父母,就希望他們小兩口過得好。
當然,所有的父母都會偏心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會是那個被照顧得多一點的那個。
傅亦瑤覺得能夠理解,也能夠接受,所以,她不願意讓雙方父母因為自己對彼此的孩子產生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