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完春耕的問題之後,劉禪便專注與講武堂的事情了。
作為講武堂‘校長’,劉禪幾乎是陪著這講武堂一期生學習的。
為此他請了不少名士前來作為教習。
龐統、吳懿、劉巴、李嚴、許靖...
隻要是有能力的,出名的,在軍事上有造詣的,都可以請來講一講課。
當然...
除了文科教習之外,武科的課程亦是不少。
刀槍棍棒這種一人敵,戰場殺伐之術肯定是要有的了。
除了這些之外,行軍打仗,安營紮寨,戰術軍陣等等等等...
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也上演了實操課。
就譬如劉禪在十多日內,已經是舉行了兩次軍演了。
一次是行軍軍演,劉禪的公子親軍與講武堂一期生們帶著的講武義從比試。
最後結局當然是公子親軍勝出了。
講武義從他們的潛力雖然有,但還比不過被劉禪操練了好幾年的公子親軍。
軍演之後劉禪賞賜軍演中表現突出者,每日都在與士卒增進感情,收攏人心。
之後是軍陣軍演。
行兵打仗,雖然講究“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但為了發揮軍隊最強戰鬥力,還是會根據地理環境、軍隊自身特點等擺出一些軍陣。
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天地三才陣,四門鬥底陣,五虎群羊陣,六丁六甲陣,七星北鬥陣,八門金鎖陣,九字連環陣,十麵埋伏陣。
先是將陣法演練一遍,然後再隨之變換。
一字長蛇陣的頭或尾轉過來,形成二龍出水陣。中間向前,形成天地三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