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劉禪剛準備下定決心,放棄汝南。
不想,門外管事匆匆而至,跪伏在劉禪身前,說道:“汝南彆駕殷壽、汝南主簿周仁,會同世家代表三十八人,講武堂五十八位學子求見殿下!”
在這個時候,來見我?
劉禪愣了一下。
“殿下,他們前來,必是要殿下改變主意,可暫且不見,待局勢定下來了之後,再行安撫不遲。”
諸葛亮在一旁勸慰道。
“再不濟,亮憑三寸不爛之舌,為殿下擋之。”
費禕亦是說道:“汝南士族的富貴,殷壽、周仁的前程,講武堂士子未來,他們絕對不會同意殿下放棄汝南的,現在見之,恐會寒了他們的心。”
劉禪苦笑一聲,說道:“不,還是見一見罷。”
汝南是汝南人的汝南。
這是當初劉禪的承諾,如今承諾未成,他本就有愧,若是連人都不見,這成何體統?
他劉禪,還是要臉的。
當然
其實這問題的實質,並非是臉皮問題,而是後續汝南的穩定問題。
這些人若是心寒了,現在占據的汝南數城,可安穩下來?
“這”
“殿下屆時,可莫要改了主意,我大軍在汝南,實在不宜久留,荊州百姓,也厭倦了連年戰事,熬不起了。”
劉禪重重點頭。
“我會解決的。”
見劉禪麵不改色,諸葛亮隻好將後麵要說的話都咽了回去。
殿下雖是十四歲的少年,但也經過了不少大場麵,什麼事情,都已經懂了。
他諸葛亮作為謀臣,隻能獻計勸誡而已。
還能替主君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