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撰農書,這既是一件清閒的事情,也是一件沒什麼難度的事情。
而且還是功勞很大的事情,做好了,那就是名傳千古的。
或許沒有人會記住,漢武帝朝中誰當過丞相,但是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太史公曾經寫過《史記》,這便是書籍的魅力。
“編撰農書,需要跋山涉水,漢中王傅年事已高,不適合擔此重任。”
吳懿眉頭一皺,當即上前說道。
對於這塊香餑餑,吳懿也是要爭一爭的,相比較那些從戰場上要搏命才能得到的功勞,這編撰農書,不僅輕鬆,而且還有名聲,功勞也不比打仗來得少。
如此清貴的工作,誰不爭著,誰不搶著?
便是作為尚書令,法正亦是上前說道:“編撰農書,臣下亦可為之。”
見到堂下眾人紛紛請命,頗有一種要打起來的感覺,劉禪將手一舉,說道:“肅靜!”
這兩個字說出來,堂下眾人果然安靜了,不敢再說一句話。
“編撰農書,需要時間,需要精力,王傅年事已高,不適合當此重任,尚書令日理萬機,亦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聞此言,吳懿麵露大喜之色。
他們都乾不了,那這件事不就是要交給我了?
哪知劉禪再說道:“護軍守護宮禁,護衛成都周全,責任重大,亦不可當此重任。”
聞言,吳懿隻得是麵露苦笑之色了。
三個要上前表現的人都拒絕了。
那殿下要用誰?
麵對著眾人疑惑的目光,劉禪緩緩說道:“負責編撰農書的,是諸葛軍師。”
諸葛亮?
眾人麵色各異。
不論是從資曆來看,還是從能力來說,諸葛亮絕對能夠領此重任的。
而劉禪的話,並沒有停下來。
“協助諸葛軍師編撰農書的,有費禕、董允、關興、譙周四人。”
費禕、董允、關興、譙周.
堂下眾人默默的念著這四個人的名字,這心中的怨氣,也就消磨乾淨了。
雖然劉禪口頭上警告過,漢中國中不能有派係之分,但也隻是不能表現出來而已。
實際上派係之分,並不會因為劉禪的一番話就消失了。
還得看劉禪日後的動作,來抑製派係之分。
諸葛亮、費禕都是荊州派的,董允是東州士,關興是元從派,譙周則是益州本土派。
漢中國的四方勢力,都照顧到了。
不厚此薄彼,眾人自然也就沒有意見了。
雖然見如此清貴的功勞從自己麵前消失,但不管是對於許靖還是對於法正、吳懿來說,也隻是可惜而已。
他們心中不甘,卻也理解劉禪的選擇。
為何?
畢竟新的領導要上台,自然是要將身邊人提拔上來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莫不如是。
眾人屏氣凝神,這封賞之事,編撰農書的事情都定下來了,那這南中的事情,又該派誰去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