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現在發兵,是否為時尚早?以那劉公嗣的狡詐程度,恐怕其中有詐,再不濟,也要等漢國發兵伐吳了,我們才能攻伐徐州。”
見曹丕做出決定,司馬懿臉上露出猶豫之色。
那劉公嗣乃是天生的壞種,肚子裡麵全是壞水,做什麼事情,絕對要往最最壞的方麵想。
絕對不是因為之前那劉公嗣在曹操麵前說了三馬食槽的原因,他才多說這句話的。
他司馬懿行得正站得直,絕對不是那種睚眥必報之人。
“朕知道仲達心中的憂慮,然而,若是我大魏不先出兵討伐徐州,那劉公嗣又如何會發兵伐吳?我們雙方,總是要有一人要退讓的。”
曹丕之言,讓司馬懿愣了一下。
“既是如此,陛下,那留守睢陽的兵卒,不能太少,不然的話,荊州或有變故,另外,劉玄德之病,興許也有貓膩,不怕一萬,還真怕了這個萬一,是故,以臣下之間,我大軍開拔徐州,一是要在睢陽留重兵,二是要讓關中曹真鐘繇時刻防備漢國北伐。”
第一條曹丕還有些認可,但是第二條算什麼?
“劉備病重,這個消息不可能是假的,就算是假的,以蜀國的國力,也不可能在伐吳的同時北伐。若朕真的按照愛卿之言,那我大魏便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打下徐州,徐州不下,又如何在亂局中得利?”
司馬懿所言,在曹丕看來,有些杞人憂天的意味在裡麵。
“陛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便是其中的萬一,陛下也得斟酌考慮,更何況,我們麵對的敵人乃是劉公嗣,以此人的奸詐程度,再怎麼防備,都不為過。”
劉公嗣劉公嗣!
“哼!”
曹丕冷哼一聲,當即說道:“朕承認,漢國有今日的威名,劉公嗣功不可沒,但如今朕來了,便是那劉禪,也得乖乖的給我讓步,今時今刻,重鑄我大魏榮耀,朕義不容辭!”
司馬懿看著曹丕自信滿滿的模樣,心中無言以對。
曾幾何時,自己的這個明公,似乎也有這種自信,隻不過那結局……
司馬懿識趣的閉嘴了。
其實該說的都說了,再說也沒用了。
而且……
他的有些言論,確實有些太無根據了。
但無論怎樣,他已經儘到了一個臣子該儘到的義務,萬一真被他說中了,他便是有先見之明,若是事情沒被他說中,那也無所謂,這是正常的事情,我也是為陛下分憂,為大魏儘心啊!
總之好處他司馬懿要,壞處是一點都不要。
“無需多言,開始進軍!”
不趁著這個窗口期,將徐州拿下來,下次恐怕便沒有這個機會了。
彆看曹丕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把自己說得多利害,但在他心中,對劉禪是十分重視的。
嘴上輕視甚至是蔑視,而心中卻是將劉禪當成自己的夙敵。
以現在漢國的發展速度,君臣之間和諧的關係,下一次,說不定便是漢魏兩國的大戰了。
到時候,魏國內亂未平而大戰再起,豈非是給徐州臧霸討價還價的機會?
曹丕眼神閃爍。
他繼位以來的恥辱,在他的有生之年,要一點一點的收回來!
……
半個月後。
江陵。
華歆重回江陵,他明顯感受到戰爭將來的變化。
那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是那麼的真切。
戰爭的烏雲,已經籠罩在江陵的頭上,或者說是漢國與吳國之間了。
最明顯可以看到的變化,便是原本熱鬨的江陵商圈,已經是漸漸的冷淡下來了。
來來往往通行江陵的舟船,隻有少部分是商旅的,大部分都是運輸軍用物資的。
打仗了,便是商人,便是商船,都要為戰爭做準備。
“看來司馬仲達的擔憂,是多慮的,漢國確實在籌集一次戰爭。”
華歆搖了搖頭,看著江陵行苑的大門。
這一次,盟約可以擬定了,收回徐州,看漢吳兩國打得頭破血流。
他大魏贏兩次。
……
此刻,江陵行苑之中。
劉禪臉上既是開心,又是猶豫。
開心的是,局勢確實如他所料一般發展,曹丕他信了。
猶豫的是,要徹底讓魏國相信,甚至讓魏國將所有注意力吸引過來,便不得不向吳國開戰。
但戰爭一打起來,很難止住。
之前劉禪打仗,隻需要想著如何打贏就好,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打仗,又要打起來,又要大軍不能過分參與進去,也就是不能真的打起來想要抽身離去的時候,便能抽身離開。
要做到這種程度,無疑也是對劉禪能力的一種考驗。
“軍師,看來,一場大戰是在所難免的了。”
龐統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
“魏軍雖然開始朝著徐州進發,但睢陽之中仍舊留有大軍,長安的兵卒雖然調動,但被調動得並不多。”
現在雖然已經是給劉備北伐創造條件了,但是這個創造的條件明顯是不夠的。
一是北伐若是一開始,曹丕必定反應過來,給劉備的時間,便隻有兩個月,甚至一個月。
而一個月的時間,要想打下長安,那實在是太難了。
兵力沒優勢,又無地利,打下關中之後還要迎接魏國的反撲,成功可謂是難上加難。
這是地獄級彆的難度。
劉禪能夠給劉備拖的時間越長,北伐便更有可能成功。
二是徐州的臧霸越給力,劉禪在荊州給曹丕的壓力越大,魏國便更有概率將關中的軍隊調到南麵。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給漢國北伐留下更多時間,更是能夠給北伐的漢軍製造出兵力優勢出來。
他劉禪雖然是明修棧道,但這個棧道可不是那麼好修的。
“或許將有一戰,殿下,現在在江陵彙集了五六萬大軍,不如試一試,看看是否真能打下吳國。”
人多了,便是連龐統的膽子都變大了。
原本說是假的伐吳,現在居然想真打了。
漢國現在兩麵征伐,其實勉強可行的,至於原因,很簡單。
整個巴地被漢國囫圇吞下去了。
巴地數十萬百姓,數百年的基業,便是浪費了許多,勉強支撐起一場戰爭,那是沒問題的。
當然……
能不兩麵開戰,便儘量不要。
打贏了那還好,打輸了,原本蒸蒸日上的漢國,可能就要一蹶不振了。
“伐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在這個時候,劉禪還是比較清醒的。
吳國若是有這麼容易打下來,至於曹操幾次伐吳都無功而返?
後麵曹丕伐吳也是無功而返?
吳國確實是鼠輩多,但是能人也是不少的。
“隻是,大軍集結,人嚼馬咽之下,消耗本來就有了,既然資本都付出了,自然要拿些東西過來了,不然豈不是空耗軍資?”
龐統屬於是賊不走空的性格。
“隻可惜吳國百姓被吳國搜刮得跟窮鬼一般了,沒有油水可榨了,至於將吳國百姓帶到荊州,路途漫長,加上有吳國水師支援,定是難成。”
現在吳國對劉禪最有吸引力的,那便是百姓。
人口在這個時代就是第一生產力。
但是這個最有用的東西,對劉禪來說,卻又是最觸手難及的。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打垮吳國,但若是他能打垮吳國,那直接打到建業去了,還需要劫掠人口?
這也是個死結。
“不試一試,怎麼知道呢?”
龐統並不死心。
在他看來攻伐吳國還是有一定成功的可能性。現在大軍集結,每日的糧草消耗都是一個天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