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又要。
對於現在的魏國來說,其實是可以辦到的。
但是
分兵本就是兵家大忌。
之前曹丕出征的時候,便陷入了兩麵交戰的窘境,魏國前幾年戰事不利,便與此有關。
曹丕在回到洛陽之後,也是總結了經驗教訓。
能不分兵,最好就不要分兵。
這是最穩妥的辦法。
“不若大王調睢陽機動兵力,先朝著壽春而去?壽春距離吳國近一些,若是吳國有變動,三日之內,便可馳援吳國。”
三日?
但三日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變數還是太大了。
曹丕目光遊移不定。
照理說曹丕現在正處於壯年之時,但是臉上卻已經是開始浮現蒼白之色了。
身形也是日漸消瘦,不似數年前的那般魁梧了。
自己身體抱恙,曹丕自然清楚。
這種情況與他夙興夜寐的處理國事,時常擔憂漢國起勢脫不開乾係。
當然
好美色與生活習慣不好,那也是脫不開乾係的。
“差一使者,去見吳王,若是其願意獻上合肥,朕當即出兵五萬,前去求援吳國!”
要想我魏國救援,怎麼也得給點好處罷?
想要白嫖?
沒門?
“同時,調睢陽之兵一萬,移師壽春,以待變時!”
不管怎麼說.
合肥他肯定是要拿下來的。
區彆是吳國送給他,還是他自己拿回來。
至於吳國
能保就保。
若是其不識趣,那便和漢國一道,瓜分吳國嗎,那也不是不可以。
這天下三國鼎立,國還是太多了。
將這老六先消滅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接下來的十日時間裡麵。
漢吳之間,都很是平靜。
雙方並沒有什麼磨擦。
隻有小規模的斥候之間的遭遇戰。
吳軍在舔舐傷口,整頓軍備,聚攏吳國之地的精銳步卒。
而漢軍則是在休養生息,同時將吃下去的肉給消化好了。
此刻在尋陽的太子行宮之中。
劉禪端坐在書房之上,手上則是各地轉送來的消息。
占據了尋陽,自然是要搜集當地情報,而吳國的動作,早有間軍司間諜前去搜集情報了。
“看來這孫權打仗雖然不太行,但是治理地方,倒還是有一手的。”
劉禪拿著手上的文冊,細細的端詳起來。
心中對於吳國的經濟形勢,也有更多的了解了。
三國之中,要論國家經濟,最好的自然就是魏國了。
曹操迎獻帝於許昌後,以「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為方針,在許昌附近實行屯田。結果「募民屯田許下,得穀百萬斛」。
因此,曹操設置田官於各州郡內,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製加以推廣,以改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所做成的「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境況。
正因屯田製之成功,地方變成「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正因采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會轉向穩定,終達至「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蜀自古以來已有天府之國的美名,漢高祖能得天下亦靠此地物質豐厚為根本。
東漢末年,劉焉父子先後擔任益州牧,用以寬製寬之政策以治蜀,逐引致豪強壟斷土地及山澤資源,因而減低稅收。
自劉備占領益州後,諸葛亮及法正一改以往弊政,打擊豪強,並曾采用閉關息民,務農殖穀。
又在都江堰設堰官,管理農田水利工程,並推行屯田,以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
此外,諸葛亮及法正對冶鐵、煮鹽、織綿等重要手工業,實行公營,並設立專職官員加強管理。
加之劉禪建立商盟,又興起奴隸販賣,從南中,巴郡等地方吸血。
以上一連串措施,使國家稅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條件。
尤其是蜀國有蜀錦、商盟等各種硬通商品,遂使天下人都用漢國的值百錢。
表麵上漢國的經濟不如魏國,但實際上,漢國卻是通過鑄幣稅,在不斷的收割著魏國、吳國的財富。
至於吳國,便是現在三國中經濟實力最弱的了。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連年征戰,地方殘破,北方人民攜家渡江以避難。
北方難民不乏富商大賈,他們由北方走難到江南同時,帶備了生產技術與文化,為當時貧困的江南帶來新血。原本吳農耕技術十分落後,尚未懂得牛耕。
及後生產技術注入,農業生產技術逐漸提高,人口亦因此漸漸增加,一改以往地廣人稀的境況。
孫氏三代:孫堅、孫策、孫權之統治領地漸大,軍隊亦因此變得龐大,故此糧草軍需耗費成為國家支出中的一大部分,為減輕負擔,逐實行屯田製。
孫權很重視農業的生產。
在漢建安七年至建安八年間,孫權開始推行屯田。
孫吳的屯田分為軍屯、民屯兩種,采用軍中編製,設置典農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職管理屯田事務。
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隻種田,免除服役。
另外孫權還采納陸遜的建議,擴大屯田麵積,並將自己駕車的牛由八頭減為四頭,用於耕地。他還身為士卒先,親自耕田,“與眾均等其勞”,這些作為大大鼓勵了士農的情緒。
在會稽郡開辟有海昌、上虞、新安等屯田區;在湖灘大規模開墾土地,建立了毗陵、湖熟、溧陽、江乘、於湖、赭圻等屯田區;用南遷人口建造了金寶圩;在長江中遊建立了尋陽、陽新、武昌、陸口、江陵、長沙漚口等10餘處屯田區。
這些措施促進了江南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
譬如說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數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則有男女數萬口。孫吳屯田的規模可觀,且多用牛耕,耕作技術也較先進。
也正是因為於此,吳國才能養得起近十萬大軍。
要知道現在的生產力,以一二百萬的人口養十萬人,那壓力是很大的。
這十萬人中,有許多都是屯田兵,並不需要吳國給予錢糧供養。
“尋陽周遭的田地,有二十萬畝之多,便是如此,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論起種田來說,中國人是誰都不差的。
吳國這邊亦是如此。
“過些日子,便是春耕了,這些熟地,應要種植起來了。”
尋陽拿下了,這些吳國開墾好的土地,劉禪自然不會浪費。
“可惜鄧艾已經在江陵荊州屯田了,不然調其過來,定然可以完成這個任務。”
實在不行,這個屯田的任務,便交給顧勇。
此人也是從微末中起來的,在未起勢之前,更是佃農,論起屯田來說,應該是不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