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霜荏苒。
轉眼,一個多月的時間,悄然而至。
時間已經是來到天命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漢國四州之地,這台專門為戰爭而生的戰爭機器,已經是發動了十足的馬力,開始運轉起來了。
源源不斷的物資,人員,開始在漢魏兩國邊界彙集。
而同樣,在得知漢國五路伐魏,並非是說說而已的魏國,也是開始全國動員,魏國這台占據中原之地的戰爭機器,亦是運轉起來了。
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此一戰中。
此一戰,若是戰勝,天下的歸屬,似乎也可以定下來了。
至於江東的吳國,沒人認為他能夠一統天下。
完成這個一統天下重任的勝利者,隻會是魏國,或是漢國。
如果對於世家來說,他們自然是更喜歡魏國一統天下的。
因為魏國對世家的態度比漢國要好,還願意讓權給世家,可以說是與世家共天下。
但是,這畢竟是他們的意願而已。
他們世家雖然話語權很大,但卻也沒有大到能夠左右天下的局勢。
他們隻能左右魏國的局勢。
如果魏國贏了,那最好。
如果魏國輸了,他們又如何能夠保證自己的富貴,保證家族的權勢永存呢?
草原上的人是逐水草過活,世家則是逐權勢而活。
換句話說,誰贏,他們幫誰。
這也是為何,漢國間軍司能夠在魏國獲取不少情報的原因。
狡兔三窟,魏國世家之中,已經開始提前布局了。
不管漢國贏還是魏國贏,他們都會立於不敗之地。
兩頭吃。
此刻。
河東郡。
向寵身穿甲胄,身側則是仇池山氐人楊千萬。
過玉璧,穿河東,翻過中條山直驅洛水北岸的任務,最終還是被向寵領了過來。
這既是機會,也是考驗。
玉璧城堅不可摧,非重兵難以攻下。
河東郡世家門閥蟠踞,州郡縣城之中,反而沒有多少百姓,百姓多在世家塢堡之中。
這些塢堡如果不拔除,便可能會影響到漢軍後續的糧草供應,後勤支援。
但若是拔除
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花費多大的代價。
世家泥潭。
說的便是這個。
“不知光祿勳有何高見?”
此番經略河東這一路,向寵是主帥。
但也可以說是先鋒。
他手底下僅兩萬人而已。
軍師則是光祿勳裴儁。
至於為何說既是先鋒,又是主帥。
如果河東這一路為主攻方向的話,他手底下這兩萬人,便是先鋒。
但如果他這一路不是主攻方向的話,便不會有後續的增援,那麼,他這個先鋒,自然就是主帥了。
“據間軍司消息,玉璧城堅,不可貿然攻之,各地世家塢堡,大多堅固,非重兵不能攻取,若是強攻,恐怕會引起河東士族抵觸,非智者之所為也!”
裴儁侃侃而談。
他出身聞喜裴氏,還是嫡係。
與聞喜裴氏如今的掌舵人裴潛,還是親兄弟。
一家兄弟二人,分侍兩國,不管是誰贏,聞喜裴氏都不會徹底落寞。
當然
裴儁之所以能夠在漢國做上九卿之一的光祿勳,可不是突然從魏國跑到漢國來的。
若是如此,他也不能被漢國重用,還能做一路伐魏大軍的軍師。
須知,軍師之重,是僅次於主帥的。
若是此人不能完全信任,讓一個二五仔當了一軍的軍師,那麼這一路大軍,便隻剩下敗亡一途了。
他給你帶到坑裡麵去,說不定你都不知道。
說起來,裴儁能夠在漢國為官,也是有一段因緣際會的。
當年裴儁姊夫為蜀郡長史,裴儁送之,時年十餘歲,遂遭漢末大亂,不複得還。
既長知名,為漢國所推重也。
此番要伐魏,對於經略河東郡,聞喜裴氏出身的裴儁從一乾競爭對手之中脫穎而出,先是被拔升為光祿勳,接著被任命為經略河東路軍師。
“那以奉先來看,我軍要如何做才是?”
奉先是裴儁的表字,確實與某個故人的表字一樣。
“敢問將軍,河東郡什麼最重要?”
“玉璧城對於河東郡來說最重要。”楊千萬想都沒想,便回答道。
“絕對不是玉璧城,對於魏國來說,玉璧城十分重要,但對於河東郡來說,鹽池是最重要的。”
鹽池?
楊千萬愣了一下,而向寵眼神閃爍,像是明白了什麼。
鹽湖是大自然賜予河東郡的瑰寶,自古就是重要的戰略資源,關乎國計民生,在中華文明誕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河東世家成長過程中還可以看出,鹽湖對河東世家的財富積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謂河東世家,主要指聞喜裴氏家族,解縣柳氏家族,汾陰薛氏家族。
這三大世家也被稱為“河東三著姓”,之所以能成為豪門著姓,與鹽湖關係極大。
可以這麼說,他們的財富積累相當一部分來自鹽湖。
漢代以來,中央政府實行鹽鐵專賣,鹽池能成為“河東三著姓”的財源,源於魏國皇帝曹丕詔令河東郡“弛山澤之禁”,罷除食鹽專賣,但罷除後並沒有使百姓得利,而是“民有富強者,專擅其用,貧弱者不得資益”。
至於為何要在河東郡“弛山澤之禁”,自然是為了讓河東世家出力,曹丕選擇的退讓了。
“鹽池巨利,為世家把持,將軍若是占據鹽池,以鹽池之利收買人心,可在河東郡中,得不少人的支持。”
曆史上,詔令“弛山澤之禁”的皇帝並非是曹丕,而是北魏的獻文帝拓跋弘。
三著姓之中,柳氏居住在鹽池旁,最先得鹽池之利,裴、薛二氏也想分一杯羹。
孝文帝罷除食鹽專賣,本不想與細民爭利,鹽利卻流向大戶人家。
孝文帝不得已再次下詔,設立鹽司,恢複食鹽專賣。
孝文帝晚年又“開鹽池之禁,與民共之”,理由仍是“不苟與細民競茲贏利”。
但是食鹽“利起天池,取用無法,或豪強封護,或近者吝守”,鹽利再次被地方豪強瓜分。
而其他民眾,“卑賤遠來,超然絕望”。
現在的情況,其實與北魏之時相差無幾。
柳、裴、薛三家,圍繞著鹽池爭權奪利。
漢國若是能夠掌控鹽池,以鹽池之利誘之,未嘗不可收心一二世家,為漢國所用。
“奉先之所言,實有道理。”
向寵認可了裴儁的計策。
“若要掌控鹽池,須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