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勢大,光我吳國,恐怕難擋,貴國若是不願意出兵,那又該如何?”
孫權眼神閃爍,麵有憂色。
作為背刺達人,孫權自己自然也是害怕被人背刺的。
魏國使者輕輕一笑,說道“此乃存亡之際,我大魏如何會如此?大王隻需要在漢軍過了合肥之後,緊閉合肥防線,擋住漢軍,截斷漢軍後勤,剩下的事情,便交由我大魏了。”
截斷漢軍後路?
若是那漢軍不必他吳國親自來攻的話,做到這一點,倒是不難。
“孤不能給你完全答複,局勢變幻莫測,恐怕你魏國,也不全信我孫仲謀,待漢軍攻壽春之後,時機到了,孤自會派遣信使過去。”
其實孫權說出這番話來,反倒是能夠讓魏國使者放心。
反而,若是孫權言之鑿鑿,他心中倒是要沒底了。
畢竟麵前這個吳王,可是隨時可以在大魏吳王,與大漢吳王之間來回搖擺的。
“既是如此,我等便在魏國,靜候大王消息!”
說完,魏國使者起身,對著孫權行了一禮,緩緩退去。
待魏國使者走了之後,孫權將吳王宮的大內官喚了進來。
“將都督召入宮來!”
很快,東吳大都督諸葛瑾,便急匆匆的入了吳王宮。
“大王。”
諸葛瑾對著孫權行了一禮,問道“不知大王召見臣下,是有何吩咐?”
孫權躺坐在主位之上,臉上的神情還算是比較輕鬆的。
“漢使走後,漢軍動向如何了?”
見是詢問其中細節,諸葛瑾如實說道“漢使走後,漢軍派出幾個軍中將校,前來與我大軍接洽,如今已經是定好章程了,漢軍從尋陽出兵,合計三萬戰兵,民夫三萬餘,漢軍之中,糧草通過江道轉運,吳國提供些許糧草,戰後雙倍奉還。”
從尋陽出兵?
孫權再問道“漢軍準備走哪條路?”
諸葛瑾眉頭一挑,老老實實回答道“先走水路,沿江入巢湖,過合肥,進入魏國境內。”
走水路的好處有很多。
後勤壓力小,並且不必經過城池,基本上不會襲擾到吳國百姓。
要知道,那些兵卒可不是什麼好人,奸淫擄掠之事,那做的可不比山匪的少。
“漢軍原本還要走陸道的,出尋陽過舒縣,再至合肥,不過這個要求,被太子否了,沿路要道,吳國不能支援糧草,又恐驚漢軍擾百姓,遂絕了此道。”
太子總算是做了點人事了。
“漢軍深入我吳國疆域,難道沒有提出什麼要求?”
諸葛瑾點了點頭,說道“沿江堡寨,漢軍要控製一些,以免被有心人遏住江道,我大吳水師,不得過曆陽,否則形同與漢國宣戰。”
吳國水師是有能力斷絕江道的,後勤被斷,深入敵境的漢軍的處境,可想而知。
漢國提出的這些要求,並不過份。
“漢軍何時發兵?”
諸葛瑾搖了搖頭,說道“尚不清楚。”
韓國其餘幾路都已經發兵了,甚至有些已經是取得戰果了,怎麼這一路現在連個日期都不給?
“若是有確切消息,第一時間過來告知。”
諸葛瑾點了點頭,道“諾。”
說完之後,諸葛瑾麵有憂色,問道“大王難道不願意讓漢軍借道?”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我肯定不願意了!
但是現在他是被逼得被迫願意了。
“漢軍數萬入境,若是北伐魏國是個幌子,直驅我建業而來,該如何是好?其中的情況,孤自然是要好好了解一番的。”
孫權這番話沒毛病,諸葛瑾將心中的擔憂散去,說道“太子負責與漢國交接其中各種事務,我王若是想要知曉其中內情,不妨召見太子問上一問。”
諸葛瑾在一邊感慨道“太子天資英武,有大王昔日雄風,將來必是能夠擔得起大吳的千斤重擔,大王有時候,也得給太子些許表現的機會。”
君王與國儲,若是關係不好,這吳國的政局能夠穩定?
諸葛瑾自然是想要緩和孫權與孫登之間的關係。
“你說得對。”
孫權點了點頭。
“你便派人,召太子入宮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