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光景。
轉瞬即逝。
時間,已經是來到天命三年十一月月末了。
吳王宮中,書房之中孫權召見了一乾臣僚。
這些臣僚,有軍將,如徐盛。有世家大臣,如張昭顧雍等輩。也有孫權的嫡係,如大都督諸葛瑾,宗室孫桓、孫韶。
傍晚突然相召,眾人心中都有一種不妙的感覺。
“今召見諸位,孤有事相商,關乎吳國存亡的大事!”
孫權環視眾人,眼神堅毅,幽幽的說道“建安五年,吾兄被許貢門客行刺而去世,臨終前,將江東大事托付於孤,當時處境,四麵楚歌,局勢動蕩不安。
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在孫氏宗親內,廬陵太守孫輔暗通曹操,孫暠企圖奪權。
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
幸得有諸位真心輔佐,孤方才能夠先率軍消滅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亂;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
之後破黃祖,收荊州,赤壁大敗曹軍,方才有如今江東的基業,這些,都是離不開諸位的。”
吳國能夠建立起來,能夠在亂世之中成為三足鼎立中的一足,自然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孫權既然要說煽情的話,諸葛瑾自然上前接話了。
“大王英武神斷,方才有如今的吳國,如今吳國更需要大王帶領我們走出困局!”
“是啊!”
孫權長歎一口氣,說道“如今的局勢,對我吳國來說,確實是困局了,而且是關乎存亡的困局,如今天下三分,江東疲敝,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孫權環視眾人,說道“有我吳國,諸位的地位,權勢,財富,方才能夠保全,若是入了漢國,諸位焉能稱之為江東門閥?關中士族的故事,尚未遠矣!”
眾人聞聽孫權此番言語,心中或多或少,都已經是有些猜測了。
“若是能保全吳國,誰人不願?做吳人,總比做漢奴強!”
宗室孫桓深深歎了一口氣。
他是孫家宗室,若是吳國不存了,他的富貴自然就沒了。
就算是還有,也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孫韶亦是點頭。
“我等皆是吳國勳貴,吳國不存,我等在漢國,能稱得上是勳貴嗎?”
“大爭之世,若是性命都無法保全,何談富貴?難道大王能夠抵禦漢國,保全吳國社稷?”
顧雍問得很是直白。
“哈哈哈~”
孫權大笑一聲,說道“如今是大爭之世不錯,但大爭之世,未嘗不可偏安一方,如今便是最好的機會,漢魏兩國征戰不休,若是我吳國能夠在其中牟利,休養生息,未嘗不可自立東南。”
徐盛自然是主戰派。
但主戰是一回事,去送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漢國勢大,兵多將廣,若非如此,吳國也不至於似今日這般唯唯諾諾了。
現在要跟漢國翻臉,有沒有這個資本,有沒有這個本事?
“前軍消息,文聘所部,已經過了合肥,屯兵成德城外,江夏刺奸屯消息,漢軍大部,已經出了西陵,走山道入魏國,機會,現在已經來了!”
漢軍大部若是攻魏,勢必會被魏國牽扯。
徐盛的眼睛頓時亮起來了。
“大王的意思是,要聯合魏國,消滅漢軍?”
孫權點了點頭,說道“不止要消滅漢軍,還要將荊襄九郡儘數拿回來!”
孫權眼神閃爍。
被漢軍壓製的日子,他再也不想要過了。
而且,人一旦擁有了權力之後,便很難再拱手將這個權力讓給彆人。
除非他死。
沒錯。
雖然明知道現在與漢國為敵,對吳國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對他孫權來說,或許也不是一個十分明智的選擇。
但是,有時候,人就是這樣的,明明知道這個選擇不好,明明知道這件事的風險性極高。
哪怕這個後果是要付出你的性命,亦是如此。
是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諸位,我的話說完了,誰讚成,誰反對?”
反對?
無論怎麼說,反漢的大旗是扛在吳王肩上的,他們最多成從犯而已。
若是局勢對吳國有利,這個從犯,他們自然要當下去,但若是吳國的形勢到了山窮水儘的地步,也彆怪他們棄暗投明了。
“我江東兒郎,本就不懼一戰,若是現如今有機會,便要將這個機會爭取過來!”
宗室孫桓與孫韶,在眾人之中,聲音自然是最大的了。
“既然如此,那太子便不適合與漢國聯絡了。”
孫權眼神頓時陰沉,對著孫桓說道“你即刻帶兵,將太子‘召’入王宮,若是其敢不從,便率部衝入太子府,便是要抓,都要將太子抓入王宮中來。”
第一步。
便是先要控製住太子孫登。
而第二步,則是要與魏國聯係。
“子瑜,你為使者,前往壽春,與魏國約定日期。”
“諾!”
諸葛瑾當即領命。
第三步,便是要整備兵甲了。
“顧雍,你為使者,前往江夏,與於禁言之,我江東吳國願做漢國附庸,獻糧二十萬石,並且願意送建昌侯入長安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