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皇帝劉公嗣在朝會上遭遇刺客突襲,消息如野火燎原,瞬間傳遍了建業的每一個角落。
儘管天子劉公嗣憑借身邊的護衛及時反應,幸運地躲過了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未受絲毫傷害,但此事無疑在平靜的帝國湖麵上投下了一顆巨石,漣漪四散,波及深遠。
建業的百姓與豪強們,無論身處市井還是高堂,皆議論紛紛,試圖揭開這樁驚天刺殺案背後的真相。
“我聽說,是那吳王孫登乾的!”
茶館內,一位老者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對周圍的人說道。
“吳國被大漢吞並,他的妻兒美母都遭受了漢天子的侮辱,作為一個男人,怎能咽下這口氣?說不定,他就是想以此報複,讓大漢也知道痛!”
“哼,此言差矣。”
旁邊一位衣著華麗的士人搖了搖頭,反駁道“吳王孫登雖有複仇之心,但豈會如此愚蠢,行此明目張膽之事?我倒是覺得,這更像是魏國校事府的手筆。
漢魏兩國近年來摩擦不斷,戰事一觸即發,若漢天子有個三長兩短,魏國豈不是能不費吹灰之力便贏得戰局?”
“你們說得都不對。”
這時,一位遊曆四方的書生加入了討論。
“此事背後,或許隱藏著更為複雜的勢力糾葛。彆忘了,大漢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那些對天子不滿的諸侯、權臣,誰又能保證他們沒有暗中布局呢?說不定,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宮廷政變,目的就是要動搖國本,讓大漢自亂陣腳。”
“哎,不管是誰乾的,這都不是好事。”一位老嫗歎息道“天子遇刺,國之不幸,咱們老百姓的日子,怕是要更難過了。希望官府能儘快查清真相,給天下人一個安寧。”
“說得對。”旁邊一位壯年漢子點頭讚同。
“咱們雖是平民,但也盼著國家安穩,這樣咱們的小日子才能過得下去。希望天子能借此機會,好好整頓朝綱,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無所遁形。”
隨著時間的流逝,行宮之中無有詔令出來,眾人人人自危,生怕大漢天子會因此借機生事,建業城內的氣氛愈發緊張而微妙。
人們或恐懼,或憤怒,或猜疑,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整個建業仿佛被一層無形的陰霾所籠罩。
而在這股暗流湧動之下,吳國的未來,似乎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大殿之外,寒風凜冽,吳王孫登已跪伏多時,膝下的石板早已被體溫溫暖,卻暖不了他此刻冰冷的心。
皇帝在朝會上遇刺,此事如寒風一般穿透了他的骨髓,讓他從頭到腳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他知道,自己的嫌疑是最大的,甚至有可能,這場刺殺就是皇帝為了對付他而精心策劃的。
畢竟前幾日才封建昌侯為王太弟,這麼快,就來了一個刺殺?
孫登的心中充滿了惶恐與不安,他隻想當個富貴的吳王,享受榮華富貴,從未有過其他的心思。
最起碼現在被大漢天子連番打擊,他已經是不敢有異心了。
絕對不敢了。
皇帝想玩他的女人,想玩他的母妃,他都咬牙忍著,不敢有絲毫的怨恨。
但如今,這場突如其來的刺殺,卻將他推向了風口浪尖。
“我孫登絕無二心,隻想當個富貴吳王,沒有其他的心思。”
孫登在心中默默地念叨著,希望皇帝能聽到他的心聲,相信他的清白。
然而,大殿的門緊閉著,皇帝並未召見他。
孫登的心中愈發惶恐,他不知道皇帝此刻在想什麼,是否已經將他視為刺殺的幕後黑手。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孫登跪在殿外已經一個多時辰了,膝蓋早已麻木,但他卻不敢有絲毫的動彈。
他希望皇帝能看到他的誠意,能看到他的無辜。
然而,皇帝並未召見他,反倒是內官緩緩而來。
“吳王,彆跪了,陛下不見你。”內官的聲音冷漠而無情,像是一把刀刺進了孫登的心。
“萬請見一麵,刺殺此事,與我無關!”孫登心中惶恐,趕忙抬起頭,懇求地看著內官。
他希望內官能為他傳話,讓皇帝見他一麵。
然而,內官卻麵無表情地看著他,繼續說道“都說了陛下不見。”
“陛下說了什麼?”孫登心中更惶恐了,他趕忙繼續問道。他希望從內官的口中得到一些皇帝的消息,一些能證明他清白的消息。
內官看著孫登焦急的樣子,心中有些不耐煩。
他隻想打發走這個麻煩的吳王,於是他不情願地說道“陛下親口說了,是誰的罪,誰就逃不了。今日他誰都不想見!”
孫登聞此言,心中已經落入穀底。他頓感自己小命不保了,皇帝的話無疑已經將他視為了嫌疑人。
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更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逃脫這場劫難。
“我孫登真的沒有刺殺天子啊!”孫登在心中呐喊著,然而卻無人能聽到他的聲音。
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內官離去,眼睜睜地看著大殿的門緊閉著,將他與皇帝隔絕在兩個世界。
寒風繼續吹著,孫登的身體已經凍得僵硬。
他的心中充滿了絕望與無助,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如何,更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許久,他隻得心中悲涼的離開行宮。
就在吳王孫登的身影剛剛消失於行宮的拐角,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又在長廊上回響,吳王太弟孫慮匆匆而至。
他心中燃燒著對兄長的不滿與對權力的渴望,每一步都顯得那麼決絕而有力。
與孫登的苦求不得相比,孫慮的求見似乎更加順利,仿佛是命運特意為他鋪設了一條捷徑。
行至大殿前,孫慮停下腳步,整理了一下衣襟,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抹決絕。
他心裡清楚,這一刻,他必須表現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完美,不僅要贏得皇帝的信任,更要借此機會將孫登推向萬劫不複的深淵。
嘶~
深吸一口氣。
孫慮緩緩步入大殿,每一步都顯得那麼莊重而恭敬。
“臣,吳王太弟孫慮,參見大漢天子,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孫慮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他行禮的姿勢一絲不苟,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他對劉禪的敬畏。
他的額頭幾乎要觸碰到地麵,雙手緊握成拳,青筋暴突,此刻看起來頗為緊張。
劉禪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輕輕抬手,示意孫慮起身,“吳王太弟免禮,有何急事奏報?”
孫慮站起身,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但很快被掩飾過去,他語氣堅定地說“陛下,元日朝會上的刺殺事件,臣有重大發現。幕後主使,必定是吳王孫登!”
劉禪聞言,眉頭微皺,心中卻已經明悟了。
刺客刺客。
這個刺客到底是誰派出來的?
劉禪他早就知道了。
不過現在還是要裝裝樣子。
他搖了搖頭,歎息道“吳王太弟,朕何嘗不知此事蹊蹺,但無憑無據,如何定罪?”
孫慮心中一緊,但很快便有了計較,他上前一步,語氣更加急切“陛下,刺客尚在人世,隻要您將刺客交由臣下處置,臣定能找出幕後黑手,哪怕是用些手段,也必讓他吐出幕後真凶!”
劉禪目光閃爍,心中已有計較。
孫慮與孫登之間的兄弟鬩牆,這正是他樂意看到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