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還未踏入漁陽郡的土地,僅僅是從冀州跨入幽州的邊界,眼前的景象便讓他心頭一緊。
寒風如刀,割過每一寸裸露的肌膚,而比寒風更刺骨的,是前方那密密麻麻、逃難而來的百姓。
他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眼中滿是絕望與恐懼。
不少人因抵擋不住嚴寒,倒在了冰冷的雪地上,軀體僵硬,仿佛隻是片刻之間,生命之火便熄滅了。
更有甚者,軀體不全,顯然是在這極端的環境下,被其他逃難者當做糧食,人相食的慘景,**裸地展現在司馬懿麵前。
司馬懿的眼中閃過一絲殺氣,那是一種對亂世之苦的痛恨,也是對敵人殘忍行徑的忿怒。
他緊握著韁繩,手指因用力而泛白,仿佛要將所有的憤怒都凝聚在這小小的韁繩之上。
他的麵容嚴峻,眉頭緊鎖,嘴角緊抿,眼神中透露殺氣衝天而起。
就在這時,一名信使急匆匆地跑來,滿臉焦急,氣喘籲籲。
他跪倒在司馬懿麵前,雙手顫抖地遞上一封急報“大將軍,漁陽已經被公孫淵攻破,薊縣被重圍,即將不保,幽州之地,隻剩下涿郡了!”
司馬懿愣了一下,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他一時難以接受。
他迅速回過神來,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與不解,當即問道“公孫淵不過數千人馬,如何攻勢如此迅猛?”
那信使抬頭看了一眼司馬懿,他顫抖著聲音回答道“大將軍,公孫淵部眾數萬人,絕對不止數千人!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一路勢如破竹,我們根本無法抵擋。”
司馬懿聞言,眉頭皺得更緊了。
他心中暗自思量,公孫淵何時有了如此龐大的兵力?
難道是得到了其他勢力的支持?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
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而是要儘快製定對策,保住涿郡,穩住幽州的局勢。
他轉身看向身後的將士們,他們的臉上也寫滿了疲憊與焦慮。
但在這疲憊與焦慮之中,更多的是一種對司馬懿的信任。
司馬懿深知,自己不能倒下,他是這些將士們的精神支柱,是幽州百姓的希望。
他挺直了腰板,眼中重新煥發出堅定的光芒。
他高聲說道“傳我命令,全軍加速前進,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涿郡。我們要與涿郡的守軍並肩作戰,共同抵禦公孫淵的進攻。告訴將士們,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鬥,我們沒有退路,隻有勝利才能帶給我們生存的希望!”
他的聲音在寒風中回蕩。
將士們聞言,紛紛振奮精神,他們知道,隻要有大將軍在,他們就有希望,就有勝利的可能。
畢竟之前,公孫淵已經被大將軍平定過一次了,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司馬懿隨著大軍緩緩前行,眉頭緊皺,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憂慮。
他的麵容嚴峻,嘴角緊抿,似乎正思考著某個棘手的難題。
他之所以敢在眾人麵前口出狂言,言之鑿鑿地聲稱半年之內必定平定公孫氏,實則是基於他對遼東之戰後局勢的深刻洞察。
那年遼東之戰,公孫淵的勢力幾乎被摧毀殆儘,部眾散落,剩下數千人苟延殘喘,這已經算是好的了。
然而,如今卻有情報顯示,公孫淵手下竟集結了數萬人馬,這怎能不讓他嗅到不同尋常的味道?
司馬懿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個念頭,他試圖分析這背後的原因。
難道是漢國在暗中資助公孫淵?
或者是鮮卑人在背後扶持他?
這兩種可能性都在他的心中盤旋,讓他難以抉擇。
尤其是那軻比能,雖然表麵上與大魏簽訂了盟約,但司馬懿深知此人野心勃勃,賊心不死。
他自己不敢輕易動手,便有可能扶持公孫淵作為代言人,進犯魏國。
想到這裡,司馬懿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如果公孫淵手底下的那數萬人馬中有一大半都是軻比能的人,那麼這場平定公孫氏的戰爭將遠比他想象的要複雜和艱難。
他必須小心應對,否則一旦處理不當,很有可能引發更大的戰亂。
司馬懿回想起遼東之戰後的公孫淵,那時的他如同一隻喪家之犬,四處逃竄,部眾離散,士氣低落。
然而,如今他卻能迅速集結如此龐大的人馬,這背後的力量絕不容忽視。
漢國和鮮卑人,這兩個勢力都有可能在暗中支持公孫淵,以圖在魏國的邊境製造混亂。
司馬懿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畫麵,他想象著公孫淵與軻比能之間的勾結與衝突。
公孫淵雖然表麵上臣服於軻比能,但內心必然不甘願成為他人的傀儡。
而軻比能也絕不會輕易信任公孫淵,他一定會暗中派遣親信監視公孫淵的一舉一動。
這種複雜的糾葛讓司馬懿感到頭疼不已。
要想平定公孫氏,就必須先打破這種糾葛,讓公孫淵和軻比能之間的聯盟土崩瓦解。
隻有這樣,他才能有機會逐個擊破,最終平定公孫氏之亂。
想到這裡,司馬懿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
他當即派遣細作深入敵後,探查公孫淵與軻比能之間的真實關係。
破局之道,或許就隱藏在其中了。
薊縣依山傍水,地勢險要。
城牆由巨大的石塊和青磚砌成,曆經風雨侵蝕,依舊堅不可摧。
城樓上,守城的士兵們警惕地注視著城外,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緊張和不安。
城內的百姓們也是人心惶惶,街巷間彌漫著一種壓抑的氛圍。
此時,薊縣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鮮卑兵卒與公孫淵的大軍如同烏雲壓境,將這座古城團團包圍。
鮮卑兵卒身形高大,麵容粗獷,他們不善攻城,但在公孫淵的指揮下,卻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公孫淵身著華麗的戰袍,眼神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
他深知鮮卑人的短處,因此並未讓他們直接參與攻城,而是巧妙地利用他們來消耗守城的資源。
公孫淵的策略陰險而毒辣。
他四處搜羅流民,驅趕他們前去喂箭頭,用這些無辜的生命來消耗薊縣的攻城器具。
流民們麵如死灰,被驅趕著走向城下,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恐懼。
同時,公孫淵不斷讓人大喊勸降,消磨城上守軍的意誌。
那些喊話的聲音此起彼伏,帶著嘲諷和威脅,讓守城的士兵們心煩意亂。
然而,薊縣的守城軍並未輕易放棄。
他們知道,一旦城門被破,城內的百姓將遭受無儘的苦難。
因此,他們堅守崗位,用儘全力抵抗著敵人的進攻。
城樓上的將領們神色凝重,他們不斷地巡視著城牆,鼓勵著士兵們堅持下去。
公孫淵見狀,嘴角勾起了一抹冷笑。
守城軍的意誌雖然堅定,但他們的資源卻是有限的。
於是,他準備好了衝車和雲梯,等待著最佳的進攻時機。
當薊縣的守城器具被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他當即命令兵士攻城。
攻城的人有公孫淵一路收攏的兵卒,也有草原人,他們呐喊著衝向城牆,如同潮水一般洶湧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