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陽光如火般熾熱,將大地烤得滾燙。
代郡的官道上,塵土飛揚,偶爾有幾絲微風拂過,卻也帶著一股燥熱的氣息。
在這等酷熱的天氣裡,代郡的士族豪強與鄉老們卻被召集到了郡守府前。
劉禪,這位大漢的天子,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玉冠,端坐在高堂之上。
他的麵容雖略顯稚嫩,但眉宇間卻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那眼神中既有審視也有期待,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處的秘密。
“諸位。”劉禪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
“代郡乃我大漢新得之地,百廢待興。孤今日親至,便是要與諸位共商大計,以安民心,穩局勢。”
話音剛落,下方便響起了一陣議論聲。
這些士族豪強,個個衣著考究,麵帶傲氣,他們雖表麵上臣服,心中卻多有不甘。
劉禪深知這一點,因此他早已準備了一套策略。
“孤決定。”劉禪繼續說道,聲音提高了幾分。
“在代郡設立講武堂,以培養軍事人才,保衛疆土。同時,孤將任命一批講武堂的官員,擔任代郡各級官職,以確保政令暢通,百姓安寧。”
此言一出,場下頓時一片議論紛紛。
這各級管理都用講武堂的人,那豈非代郡的權力都被瓜分了?
士族豪強們麵麵相覷,心中雖有不滿,但礙於天子的威嚴,無人敢公然反對。
畢竟
方才,皇帝才給他們封爵,並且將各家子弟送入講武堂中。
拿了人家的好處,便不好意思反對了。
劉禪見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
僅憑一紙詔書,難以服眾,但如今他親臨代郡,又以官職爵位作為交換,抵觸的情緒自然大減。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劉禪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各級官員的任命儀式上,每一次的亮相都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儀式,彰顯著王者的尊貴與威嚴。
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郡守府的庭院中,為這莊嚴的一幕增添了幾分神聖的氣息。
劉禪身穿龍袍,衣袂飄飄。
他的目光銳利而深邃,仿佛能洞察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當他站在高台之上,親手將沉甸甸的官印交到每一位官員手中時,那雙手不僅僅是傳遞著權力與責任,更是在傳遞一種信任與期望。
“卿等皆為我大漢之棟梁,肩負著保境安民的重任。”劉禪的聲音渾厚而富有磁性,每一個字都清晰地敲擊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望卿等能恪儘職守,廉潔奉公,以造福一方百姓為己任。”
他的話語中既有對官員們的殷切期望,也暗含著對貪汙**的零容忍。
劉禪深知,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官員們的清正廉潔與勤政愛民。
因此,在每一次任命之後,他都會單獨與每位新官進行一番深入的交談。
在這些私下的交流中,劉禪展現出了與朝堂上截然不同的一麵。
他變得更加平易近人,甚至偶爾會露出幾分溫文爾雅的微笑,讓人感到親切而溫暖。
他會耐心地傾聽官員們的想法和困惑,並給予他們寶貴的建議和鼓勵。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卿等當以民為本,急民之所急,憂民之所憂。”劉禪的話語中充滿了深情與厚意。
“隻有這樣,才能贏得百姓的擁戴與尊敬。”
每當這時,官員們都會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被劉禪的真誠與睿智所打動。
他們紛紛表示將不辱使命,竭儘全力為大漢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老劉家自帶收心的本領,那可不能丟了。
在劉禪的親自參與和推動下,代郡的各級官府很快便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官員們各司其職,勤勉工作,使得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
同時,他們也積極響應劉禪的號召,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為百姓排憂解難。
在代郡的十日裡,劉禪不僅忙於政務,還時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他穿著普通百姓的衣裳,走在鄉間小道上,與農夫交談,詢問收成;在集市上,他與商販討價還價,體驗民間生活。
這些舉動,讓他在百姓心中樹立了仁君的形象。
當然
所謂的微服私訪,也是保證了安全的情況才去的。
十日之後,北巡大軍整裝待發,朝著代郡的腹地——上穀郡進發。
在上穀郡,劉禪同樣采取了恩威並施的策略,他一方麵任命當地有威望的士族為官,另一方麵又加強了對軍隊的訓練,以防不測。
在上穀郡的十日裡,劉禪還親自督辦了幾起案件,嚴懲了那些欺壓百姓的惡霸,使得上穀郡的治安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隨後經過間軍司的宣傳,大漢聖君的形象,深入百姓心中。
最後,大軍朝著廣陽郡進發。
廣陽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連接著大漢與北方諸郡的通道,是兵家必爭之地。
然而,在廣陽郡的薊縣之中,卻有一個讓劉禪頭疼的人物——公孫淵。
公孫淵,原是遼東太守公孫度的兒子,他繼承父業後,野心勃勃,企圖割據一方。
然而,在大漢和曹魏的夾擊下,他的勢力逐漸衰落。
如今,他龜縮在薊縣,苟延殘喘,卻始終不願投降。
當劉禪的大軍抵達薊縣城下時,公孫淵派出了使者前來求和。
使者是一位年約五旬的老者,他身穿錦衣華服,手持節杖,神情恭敬中帶著幾分傲氣。
“公孫大人願意歸順天子,但請求保留部分兵力以自衛。”使者說道。
劉禪聞言,眉頭微皺。
他知道,公孫淵這是在試探他的底線。
於是,劉禪沉聲說道:“公孫淵若真心歸順,當率全城軍民出降,不得保留一兵一卒。否則,便是抗命不遵,朕將親自率軍攻城!”
使者聞言,神色大變,他沒想到劉禪竟會如此強硬。
最終,他隻能無奈地搖了搖頭,轉身離去。
公孫淵不願意投降,那漢軍便也不再等待,當即開始攻城了!
漢軍如潮水般洶湧而至,將薊縣團團圍住。
城牆上,斑駁的痕跡記錄著連日來戰鬥的慘烈,殘破的旗幟在風中無力地飄揚,仿佛是這座孤城最後的掙紮。
守城的士卒們衣衫襤褸,眼神中充滿了疲憊與絕望。
他們已經多日沒有合眼,饑餓與困倦折磨著他們的身心,但即便如此,他們依舊不得不堅守在這座搖搖欲墜的城牆上。
公孫淵站在城牆的一角,目光深邃地眺望著遠方。
他的麵容雖然平靜,但內心的焦慮卻如同潮水般翻湧。
魏國已經敗退,漢國大軍如日中天,連大漢天子劉禪都親自督戰,他公孫淵似乎真的已經沒有了任何翻盤的機會。
然而,作為一城之主,他不能表現出絲毫的軟弱。
他必須振作起來,鼓舞士氣,哪怕隻是做最後的抵抗。他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堅定而有力:“守城!”
這一聲令下,士卒們雖然心中充滿了不情不願,但也隻能咬緊牙關,再次拿起武器,準備迎接新一輪的攻城戰。
漢軍的攻勢如同狂風暴雨般猛烈,戰鼓聲、呐喊聲震耳欲聾。
投石器將巨石拋向城牆,每一次撞擊都讓城牆搖搖欲墜。
士卒們拚儘全力,用血肉之軀抵擋著漢軍的進攻。
他們的箭矢如雨點般落下,試圖阻擋漢軍的步伐。
然而,漢軍的攻勢卻越發猛烈。
他們利用雲梯和攻城車,不斷向城牆上攀爬。
士卒們雖然奮勇抵抗,但終究還是無法抵擋漢軍的如潮攻勢。
大漢天子親臨,翻身的機會或許就在眼前,每一個漢軍士卒,都像是打了雞血一般,悍不畏死!
一處城牆被攻破,漢軍如潮水般湧入城內。
公孫淵見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悲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