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山,這座由五坨三十六峰組成的天然屏障,宛如一幅壯麗的水墨畫卷,橫亙於天地之間。
其峰巒疊嶂,奇峰林立,崢嶸險峻,狀若狼牙,直插雲霄。
此山還是有些典故的。
西漢武帝晚年多病,懷疑身邊人用巫蠱之術害他,此事涉及皇後、太子、公主等親屬,太子劉據自殺,其孫遠逃至該山,故而得名。
“郎”與“狼”諧音,此山也叫狼山。
又因山峰高聳,危峰錯落似狼牙,所以又稱狼牙山。
初冬時節,雪花紛飛,如同天際撒下的羽毛,輕輕覆蓋在郎山的每一寸山石之上,為其披上了一襲潔白無瑕的雪衣,更添幾分神秘與莊嚴。
在這銀裝素裹之中,郎山最高峰——蓮花峰的山麓處,隱藏著一個山寨。
山寨依山而建,利用天然的岩壁和險峻的地勢作為屏障,易守難攻。
山寨之內,聚集了千餘名山匪,他們或是因為戰亂流離失所,或是因命運捉弄而背負罪名,更多的是在這個亂世中尋求一線生機的普通人。
其中,不乏一些曾是田間勞作的農夫、鎮上學究的書生,甚至是曾為官府的捕快,如今卻因種種原因,彙聚於此,成為了世人眼中的“匪”。
寨主陳春,一個身材魁梧、麵容堅毅的中年男子,他是涿郡本地人,因年輕時一時衝動,打殺了當地一個惡霸,從此背負命案,不得不落草為寇。
他的眼神裡既有曆經滄桑的深邃,又透著一股不屈的傲氣。
陳春身邊聚集了一群同樣身帶命案或是對現狀不滿的漢子,他們跟隨著陳春,在這亂世中尋求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然而,隨著幽州戰火的平息,漢國的鐵蹄踏平了這片土地上的紛爭,山寨的日子愈發艱難。
幾次下山打劫,都因漢**隊的嚴密布防而損失慘重,空手而歸。
山寨中的糧草衣物日漸匱乏,冬日的寒風穿透了簡陋的屋舍,凍得人們瑟瑟發抖。
饑餓與寒冷像兩隻無形的手,緊緊扼住了山寨的咽喉。
在這樣的困境下,山寨內部也出現了分歧。
一些年老體弱或是心懷家國的山匪,開始動起了被漢國招安的心思。
他們認為,與其在這山中苟延殘喘,不如歸順朝廷,或許還能謀得一官半職,保家人平安。
而另一些則堅持認為,一旦招安,便失去了自由,更可能成為朝廷手中的棋子,隨時可能被犧牲。
陳春坐在山寨的主廳內,眉頭緊鎖,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
他身旁的火爐雖旺,卻似乎無法驅散他內心的寒意。
自己作為寨主,每一個決定都將影響到山寨每一個人的命運。
他回憶起自己落草為寇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家人不受欺淩,而今,卻要讓這些跟隨他的人麵臨如此艱難的抉擇。
“寨主,不能再猶豫了,兄弟們都快凍死了。”副寨主李大山,一個身材魁梧、皮膚黝黑的漢子,急躁地說道。
他的雙手不停地搓著,試圖驅散寒冷,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憂慮。
陳春沉默片刻,終於開口:“大山,你說得對,但招安之事非同小可,需謹慎考慮。我們不能隻圖一時之暖,而忽略了長遠的安危。”
此時,一個清瘦的書生模樣的山匪站了出來,他名叫林文遠,曾是鎮上的私塾先生,因戰亂逃難至此。
“寨主,我雖不懂武藝,但讀過幾年書,知道曆史上有許多綠林好漢最終歸順朝廷,有的得以善終,有的卻慘遭清算。我們需得找到一條既能保全山寨,又能讓兄弟們有出路的辦法。”
陳春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他站起身,環視四周,緩緩說道:“兄弟們,我們雖是草莽,但也要有骨氣。招安之事,我會仔細考慮,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解決眼前的困境。明日,我親自帶隊下山,尋找補給,同時也要探聽漢國對山寨的態度,再做打算。”
夕陽的餘輝斜灑在議事堂外的青石板上,將一串串離去的腳步聲拉得悠長。
待最後一抹身影消失在走廊儘頭,陳春才緩緩步入自己的內室。
作為狼牙寨的寨主,他的居所自然是寨中最為奢華之地,不僅彰顯了其地位,也藏著他這些年南征北戰的戰利品。
房間內部,一張巨大的虎皮座椅赫然醒目,那虎皮色彩斑斕,紋理清晰,仿佛還帶著山林間的野性與威嚴。
座椅旁,一張由上等絲帛編織而成的軟榻,柔軟而細膩,榻上隨意散落著幾件華美的衣物,透出一股奢靡之氣。
四周的架子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奢侈品,有來自遠方的琉璃物件,晶瑩剔透,在微弱的光線中折射出迷人的光澤;有精細繪製的瓷器,每一件都似在訴說著匠人的心血與故事。
這些,無一不是陳春曆年劫掠的成果,見證了他從一個小小的山賊頭目成長為狼牙山一方霸主的曆程。
此刻,房間中央的火盆中,炭火正熊熊燃燒,發出劈啪的響聲,驅散了冬日的寒意,讓整個房間保持著宜人的溫度。
內室深處,一位徐娘半老的女子正靜靜地坐著,她身著織錦長裙,雖已年歲不小,但風韻猶存,眉眼間透露出一股溫婉與智慧。
見陳春眉頭緊鎖地步入,她立刻起身,輕盈地走向他,那雙經曆過風霜卻依舊溫柔的手輕輕搭在他的肩上。
“又有什麼煩心事,讓大當家如此煩心?”她的聲音柔和而充滿關切,仿佛能撫平人心中的所有褶皺。
陳春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將女子緊緊攬入懷中,手不自覺地在她的背上輕輕摩挲,似乎想從這份溫暖中尋得一絲慰藉。
片刻後,他才重重地歎了口氣,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情緒。
“山寨之事,愈發艱難了。我在想,是不是該接受大漢的招安。”
女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但很快恢複了平靜。
她輕聲道:“既然是大勢所趨,大當家何不順勢而為?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逆流而上者,終將被碾壓成塵。”
陳春苦笑,眉頭皺得更緊。
“我劫掠了那麼多世家的人,此番若被詔安,焉知不會被秋後算賬?那些世家勢力龐大,根基深厚,我豈會輕易相信他們會放過我?”
女子輕輕搖頭,眼中滿是理解和堅定。
“大當家多慮了。我聽說大漢天子乃是一位英明之主,他深知穩定的重要性,絕不會因私仇而壞了大局。
更何況,我聽說他對那些世家也是頗為防範,之前不是還將範陽盧氏給滅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