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辭彆劉禪,踏上了前往冀南的征途,而劉禪則站在靜室門前,目送他的背影漸漸遠去,心中既有對未來的憧憬,也有對未知挑戰的憂慮。
但無論如何,大漢的複興之路,已悄然鋪展開來,曆史的車輪,正滾滾向前。鄴城的夜,深沉而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巡兵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壓抑的寧靜。
在魏國的重要之地,曹真獨自立於寬敞的書房內,雙眼如炬,死死地盯著牆壁上那幅巨大的冀州輿圖。
輿圖上,密密麻麻的標記著漢魏兩軍的分布情況,紅藍兩色的旗幟交錯,象征著雙方勢力的此消彼長。
從兵力上看,漢軍雖號稱五十萬大軍,但實際上約有二十萬之眾,而魏軍雖同樣號稱五十萬,實則僅餘十萬可用之兵。
這懸殊的對比,讓曹真的眉頭緊鎖,心中沉甸甸的。
他緩緩踱步,手指輕輕劃過輿圖上的每一處標記,心中盤算著雙方的優劣。
後勤輜重,是戰爭的血脈。
魏國多年戰亂,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後勤補給早已捉襟見肘。
相比之下,漢軍則因劉禪的勵精圖治,糧草充足,裝備精良,此消彼長之下,魏國的劣勢愈發明顯。
更不用說武器裝備,漢軍的鐵甲、利刃,皆是精心打造,遠超魏軍所能及。
但最令曹真憂心的,還是人心的流失。
如今天下大勢,似乎已悄然偏向漢國。
世家豪強,這些本應是國家基石的力量,如今卻對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
征召民夫、征調糧草,他們或是拖延,或是敷衍,更有甚者,暗中與漢國勾結,企圖在亂世中尋求新的靠山。
校事府近期截獲的情報,無一不在證實這一點。
冀南的世家,已有不少與漢國暗通款曲,準備在關鍵時刻倒戈一擊。
曹真閉上眼,深吸一口氣,試圖平複內心的煩躁。
他明白,此時若對世家動手,無異於將本就搖搖欲墜的魏國推向深淵。
那些世家,雖然表麵上臣服於魏,但實則各懷鬼胎,一旦逼急了,他們很可能會直接投奔漢國,到那時,魏國的防線將徹底崩潰。
這也是為什麼,在皇帝曹叡下令處死司馬懿時,他會挺身而出,上書說情。
司馬懿雖非完人,但在當前局勢下,他的智謀與威望,對於穩定魏國,至少是不可或缺的。
曹真睜開眼,目光再次落在輿圖上,心中充滿了無奈與悲涼。
如今的魏國,已是風雨飄搖,無論誰來,都難以扭轉乾坤。
天下大勢,已不在魏國這邊。他能做的,不過是儘人事,聽天命,儘量拖延漢軍的進攻,為魏國爭取一線生機。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輕輕的敲門聲,打斷了曹真的思緒。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沉聲道:“進來。”
門緩緩推開,一名身著甲胄的將領走了進來,手中捧著一封密信。
曹真接過密信,拆開一看,臉色頓時變得鐵青。
信中,是冀南某世家秘密與漢國聯絡的證據,字裡行間,透露著對魏國的背叛與不屑。
曹真緊緊握著信紙,手指因用力而泛白。
他深吸一口氣,將信紙緩緩撕成碎片,隨後拋向空中,任其隨風飄散。
他明白,這樣的證據,即使擺在皇帝麵前,也改變不了什麼。
世家們的背叛,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而他,隻能默默承受這份屈辱與無力。
天命九年五月,初夏的陽光已帶著幾分熾熱,但冀南的天空下,卻彌漫著一股壓抑與不安。
漢軍的大旗在邊境線上如林立,鐵甲森森,戰馬嘶鳴,仿佛一片黑色的洪流,隨時準備吞噬一切。
曹真站在鄴城的城樓上,目光穿過層層烽火,凝視著那片即將被戰火洗禮的土地。
他的心,如同這沉悶的空氣一般,沉重而壓抑。
冀南,這片曾經屬於魏國的沃土,如今卻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曹真深知,漢軍此次集結兵力,絕非虛張聲勢,而是真的打算一舉拿下冀南,進而威脅鄴城,乃至整個魏國的安危。
他閉上眼睛,耳邊仿佛能聽到遠處傳來的戰鼓聲,那是漢軍的戰歌,也是魏國的喪鐘。
然而,更讓曹真感到心寒的,是冀南世家們的態度。
這些曾經對魏國忠心耿耿的家族,如今卻像牆頭草一般,隨風搖擺。他們暗中與漢國勾結,提供情報,甚至準備在關鍵時刻打開城門,迎接漢軍入城。
曹真心中明白,這些世家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因為看到了魏國的衰敗,想要為自己尋找一個新的靠山。
但他們的背叛,卻讓魏國本就脆弱的防線雪上加霜。
“將軍,漢軍已經開始行動了。”一名斥候匆匆跑來,打斷了曹真的思緒。
他睜開眼,目光如炬,緊盯著斥候:“說,他們有什麼動向?”
斥候咽了口唾沫,顫聲道:“漢軍正在分批渡過漳河,看樣子是打算從多個方向同時進攻冀南。而且,他們還派出了細作,潛入各城,試圖策反守軍和世家。”
曹真聞言,臉色鐵青。
漢軍的這一招,無疑是在斷魏國的後路。
一旦冀南失守,鄴城將直接暴露在漢軍的兵鋒之下,到時候,魏國恐怕真的就無力回天了。
“傳令下去,緊閉城門,加強戒備。”曹真沉聲道:“同時,派使者去各世家,警告他們,若敢輕舉妄動,必將嚴懲不貸!”
然而,曹真心裡也清楚,這樣的警告,恐怕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世家們既然已經選擇了背叛,又豈會因為幾句威脅就改變主意?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什麼都不做。
至少,他要讓世家們知道,魏國還沒有放棄,還在努力。
你們在鄴城,在洛陽的家眷,還要不要了?
無有轉機,大魏如何能立於天地之間?(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