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些城暫時逃過一劫。
廓州麵臨兩麵夾擊,馮行襲為此戰準備多年,摸清了廓州的地形。
加上楊崇本從東麵配合,興海主力挺進高原,留守的張行瑾義子張奉恩、張奉堂,根本抵擋不住大唐的四員宿將。
廓州收複的時候,張行瑾才堪堪回到興海,沿湟水重兵布防大莫門城、樹敦城、百穀城,互為犄角,唐軍不得進。
倒也不是說攻不下興海,雙方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隻不過投入和收益差距太大。
從興海到莫門城、樹敦城、百穀城,全是硬骨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當年哥舒翰為了攻陷這片區域,付出巨大代價,折損上萬精銳唐軍。
而收複廓州之後,天唐府的威脅便解除了。
沒必要在此死磕,目前而言大唐的重心仍在中原。
馮行襲見好既收,退守積石城。
天佑七年九月中旬的時候,李承嗣、史儼收到回軍長安的詔令。
驍騎軍本就是天子親軍,士卒多為關中子弟,長期駐紮在河湟,將士們肯定會有思鄉之情。
十月的長安,寒風已經開始呼嘯。
河套的肉羊、肉牛趕入長安,引起了長安百姓的爭相購買。
皇莊農場大規模養殖,出欄量明顯高於百姓的放養。
上了秋膘的牛羊,一頭頭膘肥體健。
羊毛可以禦寒,牛皮可以製皮甲,屬於戰略物資,官府在坊市有專門收購羊毛牛皮的攤鋪。
在棉花沒有大規模種植之前,羊毛裘是關中最普遍的禦寒之物。
唐軍將士全都裝備了一件。
牛羊除了供應長安百姓,一大半送入了軍中。
吃不到肉的士卒,自然沒有力氣打仗,一些特殊軍隊,如銀槍效節都、親衛都、黑雲長劍都,一天三頓,兩頓是有肉吃的,其他的唐軍沒三天一次大肉伺候。
如此高的待遇,也導致大唐境內的百姓都紛紛從軍。
不過李曄走的是精兵化路線,輔兵正兵二元製。
輔兵中精銳者拔為正兵。
正兵中精銳者拔為武賁。
其實最辛苦的就是輔兵,戰時為兵,充當後勤部隊,閒時為農,屯墾、修築工事,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即便如此,報名輔兵者仍然擠破了兵司衙門。
這時代的人最不怕的就是辛苦,每一個在亂世活下來的人都無比勤勞。
男人女人老人全家上陣,為生存而勞碌。
經過十幾年的影響,河套地區黨項人的認同度越來越低。
或許長安中城曾經的黨項族長們,會懷念當初頤氣指使的日子,但渭北河套的底層部民,顯然對融入大唐更感興趣。
第二代的黨項青年以穿唐服為榮,以唐人的身份自傲,完全融入了大唐,風俗也趨近於西北唐人。
李曄視察過渭北以及夏綏地區,往日低矮的黨項屋舍變成了寬闊的木石建築,村落大規模南遷。
河套的土地荒漠化有所改觀,無定河重新充盈起來。
五百年前,赫連勃勃能以此地興盛起來,一百年後,西夏因此地而興,說明這片土地的潛力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