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出一個盛唐!
隋煬帝曆次起兵,動輒三十萬以上,三次攻伐高句麗,更是動用百萬大軍。
連下江都都是前呼後擁,官宦、妃嬪、兵將十餘萬南下。
大隋再強盛,也禁不住這麼折騰。
其實隋煬帝曆次興兵,擊吐穀渾、征林邑、伐契丹、征流求、攻高句麗,戰略上都是對的,但都急於求成,目標不明確,打贏了卻沒有得到利益,耗費大量國力,將士死傷十之六七,打敗了,大隋分崩離析。
對比太宗,也是常年大戰,但卻打出一個貞觀盛世。
蓋因每次大唐出兵,目標都非常明確,政治手段與軍事攻勢齊用,精確打擊,速戰速決,不戰則已,戰則滅國。
往往幾萬的兵力,取得的戰果大於隋煬帝幾十萬的兵力。
如李靖破突厥,侯君集滅高昌,蘇定方開西域,李勣平遼東,都是軍事教科書一般的存在。
戰爭也是技術活,像隋煬帝一樣蠻乾肯定不行。
李曄一直都在效法太宗,以勢壓人,精準打擊,攻敵之七寸。
除了當初跟朱溫死磕了一陣,天下基本順勢而取。
如今對外戰爭也是一樣。
半島三國到了如今形勢,不取就是對不起老天爺了。
摩震、百濟、新羅自己都快玩完了。
曆史上也是被摩震豪強王建輕鬆統一,統一之後積極北拓,大戰契丹,與金國、蒙古結成兄弟之邦。
李曄詔令剛傳到萊州與福州,一個噩耗打亂了所有部署。
大唐右武衛大將軍、壽國公李神福病逝,享年六十。
這是第一個離世的大將軍。
靈柩快馬運回長安,李曄舉行盛大的國葬,葬於香積寺,長安全城縞素,皇室、百官、京中將校皆來拜祭。
李神福起於卒伍,追隨楊行密南征北戰,早已傷痕累累。
年歲一高,身體就扛不住了。
這也是猛人們的宿命,能享年六十,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善終了。
李曄親定諡號忠敏,追封淮南節度使,檢校司空。
其長子李承鼐承襲郡公。
葬禮完成,進攻百濟延遲了一個月。
同時一個尖銳的問題也擺在李曄麵前,誰為招討使?
李神福手下黃頭軍如何處置?
按道理應該以顧全武為招討使。
但顧全武跟隨錢鏐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歸唐,沒有參與平定天下的戰爭,難以服眾。
屬於二線將領,若不是李曄青眼有加,他這個上將軍都很勉強。
而李神福手下都是戰功赫赫的宿將。
如果李神福在,自然無話可說,南北兩軍都歸他調遣,顧全武跟他是故交,他不在了,就缺乏一個統籌全局的人物。
顧全武能不能指揮的動萊州水軍還要兩說。
淮南係在唐軍中有很大分量。
如果沒有分配好利益權力,進攻百濟很可能就黃了。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薛仁貴的大非川之敗,王忠嗣之父王海賓長城堡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