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出一個盛唐!
在李祐大婚後,進攻倭國之事基本敲定。
王審知出動水陸大軍十五萬,進攻四國地區,朝廷出兵三萬從對馬海峽攻九州,南北夾擊,掃平倭西,然後合軍長驅直入,挺進平安京。
為了表示誠意,王審知獻軍俸一百萬緡,糧草三萬石,支援大唐。
有了這些錢糧,大唐前期的軍資算是夠了。
隻要能在倭國打開據點,廣東道、淮南道的糧食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運上去。
不過福建的實力令李曄咋舌不已,暗道王審知果然財大氣粗。
福建也就六州之地,被王審知經營了近三十年,居然就能掏出十五萬大軍。
這要是跟大唐死磕,加上海上勢力,夠李曄喝一壺的。
在皇城司密報之後,李曄才得知王審知為了這一戰,把全部家當都壓上了,廣募東海群盜,連大食商隊的護衛也招募了,承諾他們可以肆意劫掠。
最奇特的是王審知的水陸大軍中,還有七千倭人海賊。
看來帶路黨不止是中土的特產。
其實想想也是,後世倭人在美帝麵前,不也是畢恭畢敬的嗎?
大唐的三萬大軍,主力是劉知俊的兩萬天策右軍,顧全武水軍為輔。
三萬大軍,又有王審知支援,大大減輕的朝廷的負擔。
兵貴精而不貴多。
天策右軍步軍為主,有少量重騎,正適合九州島的多山地形。
曆史上蒙古人推不進倭國內地,其實也是受了地形限製,蒙古騎兵不擅山地作戰,在正麵擊敗倭人之後,卻無法突破九州島崎嶇的地形,進入其腹地,所以才打不開局麵。
秋收之後,李巨川與劉知俊回返長安,李禔留在福州負責溝通、後勤,以及隨之而來的接管福建全境。
“這些年你束手束腳,到了倭國,可隨心所欲!”李曄特意強調。
李巨川、劉知俊都是一愣,話中的意思聽明白了,但卻不明白李曄的仇恨從何而來。
畢竟李曄算是個仁君,至少對大唐百姓不錯。
倭人這兩百多年來,也還算老實,跟大唐的關係也不錯,派遣唐使,全麵唐化,高僧空海引密宗真傳入倭土,名臣晁衡仕唐五十載,都是一代佳話。
但李曄深知這隻是表象。
倭人是有長處的,特彆擅於學習,也特彆會隱忍。
所謂忍術、劍道,不就是各種偷襲嗎?
在地緣上,它是中土永恒的敵人。
一旦它強大起來,刀鋒肯定對向海之彼岸。
劉知俊眼神大亮,“末將領命!”
李巨川道“王審知若取倭國膏諛之地,王氏將興。”
李曄笑道“倭國雖然腐朽,但還是有一戰之力,王審知若是占了平安京,滅倭國王室,倭人難道不會找他報仇?”
在李曄看來,倭軍不足為慮,早已腐化,沒有多大戰鬥力。
關鍵在於地方豪強與莊園主,他們有一定的實力,倭人向來驕狂,自會容忍京城落於外人之手?
大唐隻要占據倭西的九州,加上對馬島、壹岐島為跳板,便可對王氏形成威懾。
王審知先站住腳再說其他。
曆史上倭人能入侵中土,要麼是中土大亂,要麼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這個時代,他永遠沒有這個機會。
大唐不是曆史上的大宋,也不是白山黑水裡崛起的土匪,李曄有信心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把海洋灌入大唐的基因中。
其實華夏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陸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