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重點來說一下李秀成和陳玉成兩個人,這兩個人影響著太平天國後期的國運。
在蒙江附近行軍的時候,太平軍到了藤縣,將一名年僅28歲的年輕人也投奔到了太平軍隊伍當中。
他的名字叫李儀文,後來又改名叫做李壽成,這名普通士兵因為作戰勇敢,戰功卓越,被洪秀全賜予“秀”字。
改名叫李秀成!
這個“秀”字與天王洪秀全的名字一樣。
在當時的太平天國管轄之內,所有的大小,臣民,將領,士兵都要避諱的自己的名字與天王洪秀全對名字相撞!,
唯獨他,李秀成的名字可以帶個“秀”字,這是洪秀全給李秀成最至高無上的榮耀!
得到洪秀全賜名之後,他又把李壽成改成了李秀成!
史料記載,對於太平天國那些有重大功勞的人,洪秀全都將他那個“秀”字賜予有功之臣,以激勵他們繼續更好的效忠天國。
其實楊秀清他的本名叫楊世龍,太平天國初期,楊秀卿指揮著戰鬥,使太平軍上下一心,攻無不克,打的清軍滿地找牙,開疆拓土,功勞極大。
洪秀全為了表彰楊秀清的這一功勞。
於是也將“秀”字賜給了他,所以楊世龍改名為楊秀清。
本來太平天國內部構造一直比較神秘,不少人加入太平軍之後,有的為了名字好聽一點,將自己改了名字。有的人因為戰功,就是被上級軍官賜的名字。
還有的人為了過去的自己一刀兩斷,重新開始也改了名字。
所以清政府和他們打了一年多的仗,都沒搞清楚,裡麵有哪些人物?哪些是重要人物?隻知道他們是一具,穿著破衣服,頭戴紅巾,披頭散發的“長毛”。
再加上太平天國這些核心領導人的名字,經常換來換去,清政府更加的被搞懵了!
直到後來李秀成被抓之後,太平天國裡一些核心機密才浮出水麵。
李秀成1823年出生在藤縣林峰鄉新旺村,客家人,家裡世代貧寒,從李秀成所知的那一輩開始,太爺爺,爺爺,爸爸,自己每一代都是窮得叮當響。
如果不是羅大剛的太平軍經過這裡,李秀成也許一輩子就待在這個偏遠的鄉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苦種地,過著窮人該有的生活!
彆看李秀成家窮,大家會以為李秀成是個十足的文盲。
可李秀成從小卻讀過書上過私塾,因為李秀成的舅舅是一位私塾老師。
所以李秀成在很小的時候,他的舅舅就將李秀成帶到學堂裡與彆的孩子一起學習讀書識字。
李秀成本人也喜歡看書,
他的家境和楊秀清差不多,窮苦世家,窮得叮當響。
可他的性格卻和石達開差不多,喜歡看各種曆史書籍,名人事跡!
李秀成10歲以後,就沒有跟著舅父讀書了,因為李秀成家裡那時候需要勞動力,
李秀成的母親於是讓他停止學業到地裡種莊稼幫忙,減輕家庭負擔。
種田,燒炭,當搬運工,這些苦差事,李秀成一個10歲的小孩子,都被當做大人一樣用,什麼都做過!
有時候家裡飯不夠吃了,李秀成就外出去周邊,村裡給地主家做護院或短工,混口飯吃。
後來到了十幾歲,被秀才出生的私塾老師譚漢元身邊做夥夫,那時候跟在秀才旁邊,一邊幫秀才乾活,一邊看秀才的書,有時候不解的時候,譚漢元還教他書中的知識。
為此李秀成十分的感激譚漢元,一直將譚漢元奉為先生,老師,這樣的尊稱。
在後來,也就是1861年,此時已經成為太平軍集團方麵軍總司令的李秀成領著太平軍進攻湖北的時候,太平軍來到了湖北黃岡附近。
而當時覃漢元是湖北黃梅縣的知縣。
李秀成為了感激他當年的教育之恩,以及當年的那份情誼。
沒有進攻黃梅,而是率軍繞過黃梅直奔大冶而去。
李秀成在22歲的時候。又去了福隆雜貨店做學徒,又跟著雜貨店的老板讀了幾年書。
李秀成的基礎文化就是從那些地方學到的。
在作為一名小兵,跟隨羅大綱,攻破永安縣城,大部隊進去之後,將城中的糧食金銀財寶搜刮一空,填充國庫。
可李作成隻為自己找了當時太平天國規劃為的禁書的兩本書。
這兩本書李秀成十分喜歡,經常趁人不注意,深夜點燈拜讀,被人發現,將他告發。
太平天國的領導要將李秀成砍頭作為軍法處置,就當李秀成要被砍頭的時候。
清軍突然襲擊他們的營地,砍頭行動被迫終止,李秀成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再加上李秀成態度誠懇,又奮勇殺敵,太平天國高層領導楊秀清知道李秀成的事跡之後,就放著他。
李秀成後來在太平天國將領之中,還算是一個有文化的將領,這個“有文化”僅次說會寫字,會讀書而已。
不過李秀成這樣的水平在太平天國將領中是極為少見的,屬於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