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看看蘇軾說:“這樣吧,你先按兵不動,我明日早朝,把這些問題先提出來,看看皇上的態度再定。”
蘇軾卻不同意:“不可,天明,廖府不可出任何岔子,如果皇上不聽諫言,愈演愈烈,至少還有廖府可以抗爭王安石。明天由我進言。”
天明卻不同意:“就算我的進言得不到認可,皇上最多是責怪幾句,可是你不一樣,會有貶官的可能啊。”
蘇軾認真的看著天明說:“當初先帝與你有生死之交,最後你還不是在家帶孩子嗎?你沒有與皇上翻臉之前,就有轉圜的餘地。
皇上現在看到的,都是王安石與蔡京想讓他看到的,我願意去捅破這一層紙。”
天明還是不讚同,變法舉行得如火如荼,誰敢反對變法,必然會引起皇上的憤怒,而且王安石與蔡京在朝中的勢力,越來越大,蘇軾去進言,無疑就是炮灰。
可是蘇軾卻堅持:“天明,當初與太上皇在廖府喝酒的情景,又呈現在眼前,我曾經對他說過,如果我有幸進入朝堂,必不受勢力影響,定實言上諫。
為社稷,為百姓,不隻是一句空話,要改變老百姓困境,我願意首當其中。”
天明不再說話,變法的弊端,必須有人提出,不然的話,將演變成官吏斂財的手段。
而提出弊端的人,也必須在朝廷中有份量,一個沒有號召力的人提出來,猶如在大海裡丟了一把沙,連浪花都沒有。
第二日早朝,不出意外,所有的議題,全部都是變法。
王安石神采飛揚,一一陳述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的種種優勢,聽得趙頊恨不得喊他皇上了。
此時,蘇軾出列,對王安石行禮道:“王大人,下官想請教您,青苗法實施到今日,它的弊端是什麼?”
弊端?有弊端嗎?沒有啊,全是好處啊,嘩啦啦的銀子流向國庫,哪裡來的弊端?
王安石不解的問:“蘇大人是何意?”
蘇軾不亢不卑的說道:“當變法成為斂財的手段時,便會有了弊端。
王大人,據我所查,不少地方,為了上交更多的稅收,開始強迫老百姓貸款了。
一旦反抗,官吏就會頻繁上門遊說,最後演變成無論是否需要,都必須貸款,這種政績,究竟是利國利民,還是暴政?
國家要強大,依附的是民眾,而不是國庫。”
連青苗法都漏洞百出,你又急切的推出這麼多新法,步子大了,不怕扯著蛋嗎?
王安石愣住了,是的,他確實隻是紙上談兵,具體實施,全是蔡京負責啊。
如果真的出現蘇軾所說情況,那變法就不是富國強民,而是變相的壓迫剝削。
趙頊一聽,臉色也變了:“蘇大人所言屬實嗎?”
剛剛還熱血沸騰的大臣們,都像潑了一盆冷水,一點響動都沒有。
所有目光指向蔡京,蔡京出列行禮道:“皇上,蘇大人所言,太過片麵了。任何一項新的措施出台,都會遇到一些急功近利之人,我們可以督促,可以加強管理,但是不能因為個彆事件,就否定變法取得的效果。”
一席話,合情合理,一家子人還會打架呢,何況是全國實施的變法,要是沒有一點瑕疵,才真的是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