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上與宰相一心搞內鬥,朝堂社稷極其不穩,處在安樂中的京城,卻不知道外圍悄悄有了變化。
裁軍法實施以後,西夏老實了,梁太後嚇得跟貓一樣,很是安靜,悄悄的養兵蓄銳。
遼國和金國自然也不會對大宋發起戰爭,看起來確實是一片祥和。
殊不知,凶殘的金國,不能打大宋,還不能打遼國嗎?
上次金國吃了虧,他打遼國,大宋來幫忙,最後沒有撈到好處,還損失了不少將士和錢財。
這次金國不一樣了,趁著大宋內亂,還沒有來得及發現,舉全國之力,直奔遼國。
兩國交戰,其他國家不得乾預,除非有人來求救。
遼國上次大勝了金國,自然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等到連連敗退,向宋朝發出求救文書時,金國已經占領了燕雲十六州。
西夏邊關將軍蘇乙,八百裡加急,送軍報到京城。
趙頊看到軍報就害怕,上一次被西夏打得血肉模糊的景象,還在眼前呢。
太子之爭,暫時擱淺,朝堂商量是否要出兵協助遼國。
朝堂上依然是兩極分化,但是這次,大多數大臣不建議出兵幫助遼國。
原因很簡單,大宋年年都要進貢遼國大量的錢財,遼國隻要打不贏,就要大宋幫忙。
我們的士兵錢財耗費巨大,剛剛兵力強一點,又要打仗,萬一西夏趁機進攻呢?
而另外一部分大臣,依然是老論調,金國占領了遼國,下一個要侵略的就是大宋,幫遼國就是幫我們自己。
趙頊是不想打的,打仗不僅消耗錢財,還費神。
關鍵時刻,趙頊不由自主的看向天明,他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
然而,自知皇上不再信任自己的天明,卻閉口不談,因為他要是同意攻打金國,皇上必然會唱反調,那麼金國很快就會分化遼國。
天明閉口不談,可是依然有忠臣,此人便說蘇澈,他出列說
“遼國開始衰敗,金國才能輕而易舉的占領燕雲十六州,而這十六州,本就是我們大宋的領土,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趁機搶回來?”
此話一出,所有大臣精神一震,是啊,為什麼一定要屈服在遼國之下?
我們自己的領土,自己搶回來就是。
趙頊很是滿意,立刻讓翰林院議定文書送往遼國不爭氣的道宗耶律洪基。
聖宗耶律隆緒和遼興宗耶律宗真統治期間,遼國確實強大,但是兩位大王已經死了,我們害怕什麼?
方向選定了,接下來就是派誰去打?
邊境有將軍蘇乙,可他會打仗,卻不能指揮戰爭,以前有戰神廖天意,而現在,派誰去呢?
特彆是京城的一萬鐵騎,由誰領隊前往?
鐵騎是李浩負責,當然是李浩負責領隊咯,然而,鐵騎士兵,服從李浩的訓練,可要上戰場,李浩還不如豹雷的影響力呢?
說到底,鐵騎隻聽從豹雷和廖府的命令,其他人領隊,他們也會聽,賣不賣力就不知道了。
天明不得不開口了,出列道“李浩負責鐵騎五六年,也是鐵騎的現任將軍,自然是李浩領兵前往,豹雷輔助。”
滿心期待的大臣,見天明如此說,心裡涼了半截,廖大人是婉拒出征啊。
天明自然是要婉拒,現在莫清虎視眈眈的盯著廖府,他不願意出征,他怕他一走,莫清對廖府下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