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6月份華夏國跟貢榜聯邦在華夏國首都四九城簽訂了兩國邊界的條約後,僅用了不到3個月就徹底控製住了龍江地區的局勢。
為了防止白象國對華夏國的吐蕃南部地區進行大規模侵犯,在控製住龍江地區的局勢後,13軍和15軍並沒有從龍江地區撤離,而是徹底紮在了當地,同時繼續對龍江公路(原利多公裡)進行大規模擴建,提升龍江公路的通行效率。
因為華夏國跟貢榜聯邦在簽訂的兩國邊界條約裡並沒有明確公布克欽邦的歸屬,而華夏國駐紮在克欽邦的軍隊又是受貢榜聯邦政府邀請進入貢榜聯邦,使得白象國對此並沒有過多在意,也為華夏國利用龍江公路對白象國東北地區發動反擊留下的機會。
在《華夏人民共和國和貢榜聯邦政府友好互助條約》簽訂後第一個月貢榜聯邦就向出口了1億斤稻穀和5000萬斤玉米,而貢榜聯邦的內政部和農業、畜牧和灌溉部製定了更為宏大的糧食出口計劃。
他們計劃在5年內,將伊洛瓦底省、勃固省、馬圭省、曼德勒省、仰光省的糧食播種麵積提高到800萬公頃,確保每年可以向華夏國出口糧食100億,以方便從華夏國換取充足的武器裝備和緊缺的工業品。
借助從華夏國用糧食換回來的武器和彈藥,軍政府迅速的完成了對軍隊的換裝。完成換裝的軍隊隨即戰鬥力大增,於是德欽秀貌開始趁機推行大緬族主義政策,試圖從政治上建立以緬族為核心的國家。
軍政府強硬的要求其他少數民族,必須要做選擇——要麼直接改作主體民族緬族,放棄本民族的身份認同,連帶著文化,曆史和習俗,都必須按貢榜聯邦官方要求去更改;要麼就離開貢榜聯邦,為緬族人騰地方。
政治上軍政府開始清理聯邦政府非緬族的乾部,並對下麵省份的緬族外其他民族乾部進行打壓,經濟上通過經濟手段控製資源,排斥其他民族,跟華夏國簽署的友好互助條約後向華夏國出口糧食等農產品隻從緬族農民手裡收取,不允許其他民族的農民分享成果。
這兩招政策一經推廣,不僅導致其他民族對貢榜聯邦政府的不滿,也進一步加劇了其他民族跟緬族的矛盾,最後以德欽秀貌為首的軍政府更是試圖通過軍事手段鞏固緬族在貢榜聯邦的中心地位,於是導致其他民族與貢榜聯邦政府武裝衝突。
從此在大緬族主義的影響下,貢榜聯邦開始長期的武裝衝突和族際衝突。貢榜聯邦軍政府卻並沒有反思自己的大緬族主義的不當之處,反而開始對少數民族組成反政府武裝開始強硬的鎮壓。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頻繁的武裝衝突也使得貢榜聯邦軍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向華夏國出口的糧食大部分都被換成武器和彈藥,隻有一小部分換成了貢榜聯邦緊缺的工業產品。
貢榜聯邦作為一個農業國,連子彈的生產能力都沒有,更彆說製造武器了,而從華夏國進口的步槍子彈一發就要用2斤稻穀才能換到,至於炮彈那是更奢侈的存在,一枚122口徑的炮彈需要用斤稻穀才能換到。不過好在其他的民族之間沒有配合,各自為戰,才使得貢榜聯邦的軍政府能大體上維持對少數民族的反政府武裝的壓製,將他們牢牢的封鎖在交通不便的山區。
而華夏國在跟貢榜聯邦的糧食換武器的貿易中,雖然沒有賺取國家緊缺的外彙,但是靠著武器裝備銷售的暴利,還是讓華夏國政府從中獲取了大量的利潤。
靠著這些利潤華夏國政府在國民經濟規劃中顯得更加從容,使得原本因為三年困難時期和毛熊撕毀援助合同暫停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得以順利進行。
特彆為了改善大西南地區的交通狀況,開發大西南地區的資源,促進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而修建的巴蜀省蓉城到彩雲省春城的蓉春鐵路,從1958年4月動工建設後,並沒有出現原本曆史中多次停工再開工的現象,僅僅是在三年困難糧食最短缺時期縮減了工程建設的規模。但隨著糧食短缺的情況得到緩解後,就立刻開始正常施工。
而從跟貢榜聯邦簽訂邊界協議後,蓉春鐵路的施工進度反而開始加快了,禮德強調:要加快蓉春鐵路的修建,隻有蓉城鐵路修通後,才能確保西南地區的穩定。
於是同年7月,華夏國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成立,下設工地指揮部、技術委員會和支援鐵路修建委員會,統一領導和集中指揮蓉春鐵路建設大會戰,彙聚數十萬築路大軍重新建設成昆鐵路。同年第四季度,原華夏國鐵道部隊第一、八、十師及鐵二局3個工程處先後進入施工管區,重點工程相繼開工,目標是於1964年7月1日實現全線接軌通車。
得益於從貢榜聯邦進口的大量稻穀和玉米,加上華夏國本國的糧食產量恢複,政務院宣布從1961年7月1日起,正式恢複城市戶口居民正常糧食供應,不再執行縮減定量的政策。
城市戶口居民糧食供應恢複正常,意味著華夏國徹底戰勝了三年自然災害帶來的糧食影響。因為化學工業部第4設計研究設計院提前搞出來尿素水溶液循環生產法,使得華夏國沒有受災地區的糧食產量出現大幅度增產,配合薩瓦迪卡謝氏家族搞的尿素換大米,最終使得華夏國三年之中從國外進口的糧食隻有原本的三分之一,更沒有出現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人口死亡率大幅上升的現象。
喜歡四合院之我是不一樣的何雨柱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我是不一樣的何雨柱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