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
後山的一道熱風吹過了盤星村的田野。
田野裡的稻子似乎在一夜之間變漫天遍野的金黃。
帶著鬥笠走在其中,有如處童話世界一般的唯美感。
隨眼可見的,都是一幅幅幾十年後能當電腦屏保所用的美景。
盤星村的水稻分兩季成熟。
所以早稻在八月下旬成熟了。
村裡也由此進入了雙搶季節。
男女老少把家裡的打穀桶抬到了田裡。
前邊一人拿著鐮刀收割,後邊一人抱著成熟的早稻走到打穀桶跟前,踩動齒狀的打穀滾輪,成把稻穀遞在上麵後。
金黃飽滿的穀粒脫落在打穀桶裡,農戶們聽著穀粒撞擊打穀桶的沙沙聲,個個臉上露了豐收的笑容。
雖然盤星村的村民靠搞小銀魚的副業賺了不少錢,但沒有一個人會把自家的地給荒廢了。
這是農民思想裡根深蒂固的東西。
所以廠裡乾脆放了兩天假,大家都回去雙搶!
劉海也是。
這會他在田裡和普通村民一樣,打穀,挑穀。
回家後一堆堆的倒在自家前坪,董心雨則在家裡一點點的撥散,讓穀子最大程度的暴曬。
曬乾了後,又借來了風車。
這個程序非常重要,可以把沒有長出米粒的穀殼給刷選一遍。
在接著就是全村老少交公糧。
……
雙搶了整整十來天,盤星村的田裡又開始一季水稻的種植。
不過這一季有人不打算種水稻,準備養小銀魚。
這段時間裡,劉海的家裡成了整個村的中心。
白天,村裡的婦女同誌都喜歡過來串門看一看董心雨,男人們要是有啥事基本也是在他家商量。
晚上的時候,村裡的男女老少也會到他家裡來看電視。
熱熱鬨鬨的,充滿了農村裡獨特的溫情。
這天。
楊三狗,張四海在劉海家裡。
聽劉海講了很多後,張四海有些擔憂的說:“我們搞這東西,不會出事吧,因為是二類農產品了。”
楊三狗也有些擔憂。
八十年代,在南方農村裡,有一個東西引發出了一場巨大的熱潮。
苧麻和棉花。
因為市場的大量需求,這兩個農產品的價格暴漲!
劉海曾經身邊就有炒這兩個農產品發家的人。
以雲山縣為例,81年秋季苧麻的價格收購價是兩塊一斤。
可到了82年的三月,苧麻價格突然到了八九塊一斤!
往後兩三年的時間一直維持在這個期間。
而這幾年時間也是農民最好過的幾年時間,誰家要是欠錢了,債主上門要錢,村民們都會直接一句話:彆急,等我家的苧麻賣了後還你。
充滿了底氣。
由於這兩個東西的暴漲,甚至還導致了很多國營單位的人選擇了辭職下鄉種苧麻,棉花經濟作物。
劉海現在很有錢,董心雨算了一筆賬,家裡現在有八萬多現金。
確實很有錢,但如果要承包電器廠,完成蛇吞象把戲的話,這八萬多現金杯水車薪。
所以他準備玩一把大的,把這八萬全部梭哈下去。
隻要完全抽身就是半年多時間,最少四倍的利潤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