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後的第二天,王晉陽就離開了蓉城。
雖然王晉陽沒有再提過什麼關於j12的話題。
可方想知道,王晉陽之所以提起j12,並不是他有多想搞。
而是他突然站到了自己之前沒有登上的高度後,產生的迷茫。
是的,迷茫。
王晉陽現在看似是替代了方想,成為了112廠的副總工和j10的總負責人。
可其實,j10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被方想做完了。
試飛過那四次後,剩下的,也就是收尾階段了。
其實按照正常的研發過程,試飛隻是一個開始。
試飛後,會尋找機型的各種問題,進行改良和調整。
然後針對軍方的要求,再進行改裝和改進。這也是一個長達數年的過程。
可方想拿出的方案與常規的研製流程不同。
j10和j11的圖紙一經誕生,說遠遠超過了同期全世界的同類戰機二十年也不為過。
用後世的話說,那就是黑科技了。
什麼戰鬥指標,什麼數據標準,幾乎完全超出了軍方對未來的構想和需求。
簡單點說,就是軍方想要一個四維戰鬥力50的戰鬥機。
而方想直接給出了一個四維戰鬥力200的圖紙。
這也就算了,更過分的是,當原型機誕生後,軍方發現,這居然和其他原型機不一樣。
壓根就不需要大量的修改,基本上就可以當做是一款高度成熟且完整的機型來看待了。
這剩下了多少年、多少錢、多少精力?
你就說軍方還會有心思看其他的嗎?
這也是為什麼方想的圖紙交給李教授後,軍方和國家基本上就沒有再度研發其他戰機的想法了。
也就是原本曆史上很多諸如j12這樣胎死腹中的方案,沒有立項的緣故。
除了j7和j8外,基本上這些年,空軍是沒有再對其他新式機型有什麼興趣。
隻是限於當初的材料和科技水平,以及那些年的風暴。
軍方是隻能看著釣在眼前的這根胡蘿卜,吃不到而已。
如今到了80年代,這根胡蘿卜終於曆經千辛萬苦,拿到了手裡。
可轉頭向全世界範圍看了看,j10或許依舊算先進的,能打的。
但站在很高的那些人,心裡都很清楚,未來的j10能夠發揮的空間,已經沒有多少了。
而j8呢,也是一樣的道理。
隻是八爺畢竟已經是成品了,即便是小修小補加小改,花費也比全麵換裝j10要少的多的多。
尤其是在如今國際局勢穩定,國內主要的精力,掉頭開始搞經濟的前提下。
王晉陽是很聰明的人,不然也不會走到現在。
他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對自己的未來有些迷茫。
而讓他迷茫的,還有一條更重要的原因。
年齡。
他現在剛過五十,按理來說,還算是年富力強的階段。
可放在科研界,50歲,是黃金期的開始。
他剛剛進入了黃金期,卻麵臨項目中止,或者完結。
可想而知,這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所以,他才會突然提出要造一個j12的想法。
話,說著簡單。
但其實王晉陽和方想心裡都清楚。
短時間內,國家不會再有新的科研項目了。
j10的設計已經定型,剩下的,就是看國家準備造多少的問題了。
至於後續的工作,要不要研發升級改良,會不會跟七爺八爺一樣,有ii型,甚至iii型,暫時還未知。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起碼對現在的方想來說,他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照顧王晉陽的想法。
j11的首飛,也僅僅是成功的第一步,後續還要二次、三次甚至更多的試飛。
如果軍方認可,國家看重,那麼後續還會有更多的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