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次來滬市,已經是十幾年前了。
再一次來滬市,方想卻發現與十幾年前,變化不能說沒有,但確實也談不上大。
走在北京路上,地麵已經是瀝青拌砂石的路麵,能看得出來,是新修的,因為地麵的白線看著特彆新。
路邊居然也有了護欄,刷著白漆的三段式護欄,讓路邊不少行人都隔離到了人行道上。
雖然這會兒是工作時間,但路上還是有不少人在穿行,偶爾還能看到幾個女大學生模樣的年輕小姑娘,手挽著手,帶著銀鈴般的笑聲飄過。
說起來,現在過了年,已經算春天了,滬市這邊的天氣也是在零上,但不知道為什麼身上的棉衣卻總是擋不住風一樣。
微微地寒風從領口和袖口不停的往身上鑽,除了肚子和咯吱窩,方想幾乎感覺不到身上哪裡是暖和的。
似乎是這幾年在蓉城和羊城待習慣了,猛的一下來到了這裡,反倒不適應了。
雖說現在已經是85年了,可大街上人們的衣著打扮,跟過去那些年,也沒拉開太大的差距。
放眼過去全都是藍和黑的海洋,基本上都是解放服。
偶爾能看到幾個穿著紅棉襖的大姑娘,紮著麻花辮走過,還會引來不少人的注目禮。
馬路上的車,比起上次方想來的時候,也多了許多。
上白下藍和上白下紅的有軌電車,響著叮叮當當的聲音,時不時的過去一輛。
普桑、sh760和吉普車在路上奔馳著,中間還夾雜著不少帶後鬥的小卡車。
不少卡車的前臉上,還掛著一個軍綠色的棉被,擋住了進風口。
這個路口甚至還有一個值班亭,地麵是抬高了的,值班亭的下半身是鐵焊的架子和梯子,上麵是個圓柱體,帶玻璃的值班室,360度無死角的那種,跟功夫裡幾乎一樣。
這個鐵桶一樣的值班室外麵刷著白漆,還夾雜著紅色線條,一個戴著警帽的公安,掃視著四周。
挨著紅綠燈的地方,開著一個小門,有幾根電線連著。
方想很懷疑那個紅綠燈是不是值班室裡的那名公安手動控製的。
除了這個值班亭之外,馬路的中間擱上十米左右就有一個水泥電線杆子,上麵搭著電線密密麻麻的。
尤其是在路口的地方,交織在一起像極了蜘蛛網。
有些連到了破舊的變電箱上,有些就直接掛在牆上,走的歪歪扭扭,還有一些在寒風的侵襲下,不停地拍打著牆麵。
路邊的房子,風格也是什麼樣的都有。
前幾個路口,還是國外的白色古典風格、黃色的巴洛克風格,這幾個路口,又變成了建國初期的蘇式二三層小樓,再走幾個路口,又變成了亂七八糟的城中村風格。
抬眼向東望去,幾乎看不到幾棟高於四層的建築,反倒是能隔著老遠,能看到北邊一個發電廠的煙囪,在冒著黑煙。
轉個頭向西望去,倒是看到了一座尖頭鐵塔,看起來像是電視塔的樣子,非常的高,附近零零散散坐落著不少高樓。
矮一些的有七八層,高的看起來有十幾層,還有二十多層的,樓頂還豎著方塊字,可惜離得太遠,還有些霧霾,看不清楚。
路邊牆體和窗戶外麵不知怎麼的就搭著長長短短的竹竿子,上麵掛滿了洗乾淨了正在曬太陽的衣服、床單什麼的。
顯得與這個大都會格格不入。
再走幾步路,是一個向陽的叉路口,一個早就乾枯了的大樹下,圍坐著一群大爺大媽,仰著臉曬著太陽。
嘴裡說著方想聽不懂的方言,想來應該也都是家長裡短的那些事兒吧。
路邊偶爾會傳來孩童的嬉鬨聲和自行車的鈴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