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寨是茅麓山海拔最高的地方,王五置身此間卻無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倒是多了幾分高處不勝寒的孤獨無力感。
白日“公論”結果是繼續與清軍戰鬥到底。
這意味著王五想竭力保全的抗清火種,終將熄滅在三省交界的叢山峻嶺中。
敵我實力的差距不是人力和氣節可以改變的。
不管明軍是往陝西方向打,還是向四川、湖廣方向打,都將遭到清軍的瘋狂圍攻。
怕是連後撤百裡的四川綠營也會翻臉。
眼下的局麵是在王五的“政治”攻勢下,除了愛新覺羅外,所有人都想利用明朝,但又不想已經亡了的明朝死灰複燃。
鼇拜肯同意和談,一方麵是想摘清弟弟穆裡瑪兵敗責任,阻止政敵對自己的進攻;
另一方麵也是想“養明自重”,延緩小皇帝親政時間以便繼續掌控朝政。
張長庚他們同意和談,一是被王五俘虜沒辦法,不談也得談;
二也想從中撈取功勞;三則有為自己正名的意思。
畢竟,被俘是件不光彩的事。
誰都想將自己洗白。
張長庚如此,穆裡瑪如此,那一幫被俘的滿洲將校更是如此。
既然兵敗責任都推給圖海了,那大家夥就齊心協力把明軍招撫得了。
皆大歡喜。
鄭蛟麟、馬寶他們肯助明軍,則是為了將來真反清的話明軍能與他們聯手。
不管哪一方,都不希望明朝真的再回來。
可最後這點明軍真要在三位老帥指揮下往外衝,試圖脫出牢籠,於任何一方便不再是可利用的對象,反而會是要他們命的存在。
縱是吳三桂這會也起了反清之意,怕也不會允許明軍真的跳出來攪局。
因為他比清廷還害怕明朝東山再起。
真要發狠把明軍剿了,鄭蛟麟不可能不聽。
三省清軍就屬四川綠營最能打。
所以王五這才極力主張和談,並為之努力了近兩個月,誰想最後卻是這個結局。
不由很是神傷,有些不甘心。
隻不過雖對結果失望,但王五並沒有感到憤怒,反而出奇的平靜。
散會後獨自一人來到主寨東南方向的紅崖邊,自傍晚開始便坐在崖邊。
外人看著可能覺得王五心情低落在此發呆,實際王五隻是在反思整件事。
不再以自己的角度看待,而是站在李來亨、袁宗第、洪部院等人角度看待與清廷議和這件事。
得出的結論是李來亨、袁宗第、洪育鼇他們之所以千古留名,為後世子孫永遠銘記,並不是他們是什麼軍事家、戰略家,而是他們為漢民族留儘了最後一滴血。
知不可為而為之,才是真正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但凡這些人有半點“識時務”,就不會成為後人心目中的英雄。
如此,王五的主張不被接受再正常不過。
因為不管他用什麼詞彙形容這次和談,從什麼角度來分析議和停戰的好處,於李來亨他們眼中其實都是一種軟弱、妥協,甚至是投降的表現。
茅麓山這邊剃發也好,不剃發也好,隻要停止同清軍的戰鬥,就表明茅麓山幾萬軍民已經背棄明朝。
如此,還堅持什麼?
這二十年的堅持又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