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蒙八旗、漢八旗同滿八旗區彆對待,無疑是王五對統一戰線的又一具體補充。
也是針對滿清八旗製度的剝離手段。
八旗,是一種軍事社會組織,而不是族群組織。
旗人有滿,有蒙,有漢,甚至在奴爾哈赤時期就有朝鮮牛錄、倭國牛錄的存在。
王五前世,康熙年間旗人又有新鮮血液加入,即羅刹佐領。
也就是在雅克薩一戰向清廷投降的俄國人,以及後麵的俄國“逃人”。
多為哥薩克。
清廷對歸誠的羅刹人非常重視,重視到不僅讓他們直接駐守燕京東直門,更將這些羅刹人全部編入上三旗之一的鑲黃旗滿洲。
除了給予極高待遇外,清廷還給這些上三旗的羅刹人分房子,修寺廟,強製漢人女子嫁給他們為妻。
時間久了這些羅刹八旗兵基本上就沒了羅刹人體貌特征,一口京片子說的比滿八旗還溜。
而那些在關外加入八旗的朝鮮和倭國人,更是早就融入八旗這個大家庭。
所以,八旗從來不是滿洲一家的八旗。
這也是王五為什麼要把蒙八旗和漢軍旗拉出來同滿八旗區彆對待的原因。
而且八旗這個成員組成極其複雜的軍事組織,目前擁有的人口數量還是極多的。
滿洲八旗除了京營八旗以外,還有大量在各地滿城的駐防八旗,雖然長達二十多年的對明戰事讓入關後的滿洲八旗兵數量急劇下降,但滿洲人口繁衍速度卻始終保持在高位。
原因是入關前和入關後,滿洲兵大量擄掠漢人女子為奴,這些可憐的漢女不斷的替滿洲主人生育後代,導致滿洲新生兒數量比在關外還要多。
雖然滿洲八旗現在的戰鬥力很差,但燕京、駐防、關外三地的滿洲總人口數量卻高達五十幾萬。
再不堪戰全民總動員的話,也能湊幾萬披甲人出來,何況還有十萬以上的幼年滿洲正在成長中。
蒙八旗入關後損失較小,丁口維持在四萬人左右,總人口應該不到二十萬。
漢八旗相對蒙古八旗人口要多,可征召的披甲人至少有七八萬人,漢軍總人口也高達三十幾萬,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清軍入關後歸降編入漢軍的前明降軍。
如果把歸屬三藩的漢軍也算上去,那漢軍總人口離五十萬也不遠了。
實際漢軍腐朽速度遠不及滿洲八旗,因此當下漢八旗才是八旗當中最能打的。
可能是因為吳三桂、耿家父子造反原因,搞的清廷現在不太信任漢八旗,因此幾條戰線上漢軍八旗出動的數量很有限。
但不信任並不意味清廷會放棄漢八旗,真到了危急時刻哪怕是毒藥也得先吞下去。
此外清廷擁有的漢人包衣阿哈數量也高達二十幾萬。
包衣作為奴才的忠誠度比漢軍八旗要高不少,這也是王五擔心燕京會出動包衣大軍的原因所在。
嚴格來說整個八旗裡麵的漢人總數實際比滿洲總人口還要多一些。
因此這才有了王五前世從康熙晚年到乾隆中後期持續幾十年的“漢軍出旗”政策。
不把漢人攆出旗,八旗真就是漢人的八旗了。
形象比喻,滿八旗是老大,蒙八旗是老二,漢八旗是老三,包衣是老四,綠營是老五。
想要把總人數高達一百多萬的八旗解剖掉,拉攏老五綠營同時,肯定要對其餘滿洲小弟們釋放特殊信號。
不要求小弟們馬上拋棄大哥,隻要讓他們生出被俘也不算是壞事的想法就行。
因此,當叛軍將優待政策一一講給那些八旗俘虜聽時,這幫俘虜的表情比先前那幫被擦屁股紙出賣的軍官們還要有趣。
有種還有這種好事的感覺?
不太相信,又不得不相信。
叛軍真的優待了他們!
不過沒有八旗俘虜主動加入吳軍,這一點王五並不意外,清廷這會雖然搖搖欲墜,但離眾叛親離還遠。
也沒有八旗高級將領被俘,就一個隸屬漢軍鑲藍旗的佐領郭廣恩。
其是因為墜馬時被座騎壓住難以動彈才當了俘虜的。
鑒於這個正四品佐領郭廣恩是被俘的唯一八旗軍官,王五親自與他談話。
談話地點選在殺虜鎮一間民房。
這樣做是保證郭廣恩的隱私權。
畢竟被人看到他和叛軍首領密談,就算其沒有背叛大清,流言蜚語也會讓其永不翻身。
其餘領催、驍騎校、馬甲頭等八旗低級軍官,都有專人對接。
談話時間不長,郭廣恩同被俘的一眾八旗兵就被帶到河堤臨時設置的開飯點吃飯,吃完就同其餘被俘綠營兵一起被釋放。
被釋放的清兵是回鄧州,還是就此脫下軍裝回家鄉種地,王五不關心。
他關心的是自己的優待政策能否在北地迅速傳播。
當真是怎麼來的就怎麼回。
隻是來的時候甲衣齊全,兵杖一應俱全,回去的時候除了衣服外啥也沒有。
整個隊伍的反應也是截然不同。
士兵們因為慶幸自己可以活著回去興高彩烈,軍官們卻個個如死了爹娘般心頭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