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客人給錢讓他去搞發展就行。
對“科研人員”的容錯率也是奇高。
胡老二走後,高大捷有些疑惑,說燧發槍經忠武鎮實戰檢驗確比火繩槍要好,甚至一杆燧發槍能頂三杆火繩槍,如此侯爺隻需讓後方大力將火繩改為燧發即可,為何還要想著改銃管。
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
王五卻是說道:“本侯聽說當年北宋和遼國澶淵之盟前夕,有遼國大將蕭噠凜率幾十人在澶州城下轉悠,城上宋軍見到之後立即發射一種射程很遠的弩箭,結果正中那遼國大將蕭噠凜,令得遼軍喪膽從而與宋議和。”
說完,對一邊的王勝明道:“你是西營出身,當年你們八大王張獻忠不就是這麼被清兵一箭射死的麼?”
“西王是死於清軍冷箭,唉。”
王勝明微歎一聲,當年要不是八大王親自帶人到敵前探查清軍動靜就不會中了清軍冷箭,八大王不死,西營也不至於落得後麵下場。
高大捷反應過來有些吃驚道:“侯爺莫非是想一箭射死達素?”
“我們哪有這麼厲害的箭?隻是尋思著能不能改改火銃,遠遠的一銃就能打死人,眼下看怕是不行嘍。”
王五笑著搖了搖頭,他是真想通過精工細作打造幾杆“狙擊槍”把達素乾掉,現在看來基本不可能。
火銃的射程不是光靠膛線就能增加的,還得需要更合適的子彈,甚至火藥還要改進,這些都需要時間。
不是一個想法出來,明天實物就能擺在麵前的。
好在,達素終是被他牽著鼻子一步步引到了新野。
五天前,達素率領滿漢清軍近四萬人由鄧州出發,聲勢浩蕩的撲向新野,準備與吳三桂的主力一決高下。
哪怕不能取勝,也要重創吳軍主力,為燕京後續援軍的抵達爭取時間。
鄧州守將張天福謊報軍情,說自己率部與三萬餘叛軍精銳在喘河大戰一場,雖自身傷亡兩三千,但卻成功擊退叛軍。
可張天福等來的不是達素的誇讚,而是一句反問:“你俘虜的叛軍在哪裡,割取的首級又在哪裡?”
兩個問題讓張天福當場嚇的跪倒在地,雙腿不住打顫,老實承認自己隻是擊退了幾千叛軍,而不是什麼三萬精銳。
達素明知張天福的話還有水份,甚至懷疑其說的擊退來犯叛軍實際是增援途中被叛軍擊退,為了掩飾戰敗這才瞞報謊報,但眼下又是用人之時便沒有與其計較,隻是冷言喝斥一番。
張天福打達素那裡出來時,大冬天的後背都叫嚇出來的汗水給浸濕,風一吹,凍的他直哆嗦。
鑒於張天福很有可能是被叛軍打退,雲集在新野的確是吳三桂主力,達素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此時唐縣方麵發來急報說總兵汪國全率部增援新野途中被叛軍全殲,汪國全本人下落不明。
這個消息讓達素意識到叛軍是在圍城打援,如果坐視新野失陷,叛軍下一步必然大舉北上鄧州,與其讓叛軍一路無阻兵臨城下,不如去解新野之圍。
哪怕不能解圍,也要重創叛軍,為燕京即將抵達河南的援軍爭取時間。
可等達素率主力抵達新野外圍時,方知新野已經被叛軍攻陷。
為防叛軍大舉來攻,達素趕緊命人沿白河兩岸布防。
可等了兩天卻不見叛軍來攻,探馬傳來的消息表明叛軍都龜縮在新野城中根本不出來。
新野附近也沒有叛軍大隊人馬活動跡象。
達素意識到自己上當了。
攻打新野的叛軍絕不是吳三桂的主力,否則不會窩在城中不敢出來。
隻是明知上當,達素也已騎虎難下,隻能將怒火發泄在謊報軍情的漢軍都統張天福身上。
張天福也委屈,說吳三桂來了的明明是守新野的臨清總兵鄭天均,關他什麼事。
正白旗滿洲都統碩岱替張天福說了幾句好話,終是把大將軍的怒火給平了下來。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碩岱率八旗兵先達素一步抵達南陽後立時被張天福盛情款待,吃喝之餘還拿了張天福三千兩孝敬,這會不替人張天福說話,他碩岱未免太不懂做人了。
滿洲正紅旗副都統席裡森判斷縱使城中不是叛軍主力,也當有三四萬人,否則不可能做到攻打新野同時還能向鄧州、唐縣分彆派出攔截兵馬的。
這個判斷讓帳中的張天福心又突了下,因為他可是咬死叛軍是攻打鄧州,而不是什麼攔截他這路援軍的。
好在,達素隻是微哼一聲沒有說什麼。
碩岱則推測叛軍極有可能是襄陽的西山賊和荊州降而複叛的王耀武部同吳軍一部。
之所以打著吳三桂旗號就是引誘大將軍率主力南下,從而讓東邊的叛軍主力能夠趁機快速迂回到清軍後方。
“西山賊什麼時候聽命於吳三桂了?”
席裡森對此著實不解,印象中闖賊的人跟吳三桂可是有血海深仇的。
“此事不重要。”
達素無意去探討西山賊和吳三桂為何合流,也不想知道二者之間的關係,他隻知道自己現在必須要做出決定,是立即掉頭返回南陽封堵叛軍主力,還是拿下新野城將這支引誘自己過來的叛軍偏師殲滅掉。
如果現在立即掉頭回撤,應該還來得及在叛軍主力殺過來前將他們擋住。
哪怕為此放棄南陽退守河洛防線也是值得的。
但顯然新野的叛軍不會就這麼讓他輕易撤回,達素相信隻要他率部回撤,城中的叛軍一定會尾隨追擊他。
屆時,他的處境就會更難。
真就應了漢人那句話,顧頭不能顧尾,顧尾則不能顧頭。
實在是不敢輕易下決定。
畢竟他手裡這四萬人是朝廷在中原的最後一支機動兵力,一旦有失黃河以南必將完全淪陷。
是走還是留,真就令這位與鼇拜齊名的八旗老將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