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三人早早從客店趕到勝業坊,不大會李匠人和徒弟們跟著運輸磚石的馬車來了。
“李師傅早,”祝明月站在門口介紹,“這是我兄弟和小妹。”
段曉棠和林婉婉早在屋內擺好碗筷,立在一邊乖巧招呼,“李師傅好,各位小師傅好。”
邀請師傅們進屋吃飯,“我們冷鍋冷灶的沒法做飯,在外頭買了些吃食,各位師傅看著吃。”
這時乾活都要包工匠夥食,還不能差了。段曉棠當跑腿小哥,在附近的小店買回不少餅食。
怕一大早喝醉耽擱乾活,在飲子鋪買了流行的飲子。選擇挺多,第一個排除就是扶芳飲。名字好聽,哪知道是苦的。
因著趕工期,李匠人帶了四個徒弟來。飽餐後先將茅坑挖了,將所需的黃泥盛出來。一個跟著段曉棠去壘烤爐,另兩個徒弟各領了浴室和茅廁的差事,最聰明跟著師傅修灶台。
浴室是專門在後院挪出來的一間廂房,將原先有破損的石磚撬出來,換成新買的青磚。小師傅甚至從院子裡抬了些土進來,在屋內人造出坡度。
至於她們能做的,無非是遞遞磚石灰漿乾乾小工的活。
段曉棠跟著小師傅將茅草剪碎混在黃泥中,體會到久違的玩泥巴的快樂,引得林婉婉心熱不已。
段曉棠甚至將出煙口做成貓耳形狀,黃泥搓出眼睛鼻子嘴巴,用竹片劃出胡須。
一生放蕩不羈摯愛貓貓頭!
引得乾活的小師傅暗笑段郎君年紀比自己大,卻孩子氣得很。
這兩樣活最少很快乾完,人力騰出來幫著修茅房。
從一開始祝明月就沒想過要做成馬桶樣式,以目前的工藝水平,陶瓷馬桶有困難,木製完全沒問題。但既然注定不可能個人私用,又何必呢。
李匠人帶著最聰明的徒弟搭出個雛形來,段曉棠自覺站在灶台邊比了比高度,右手拇指和食指比劃著長度,“我覺得還要再搭高點。”不然彎腰炒菜太累。
李匠人不覺得有問題,這姐弟三人都比一般人高些,以為段曉棠是幫祝明月林婉婉比的。
在灶孔上插上用來的漏灰的鐵條,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
林婉婉拎著籃子出去跑了兩趟,依然維持原操作。菜肉飯飲子管夠,酒沒有。在外麵食店買回來的,不光分量油水夠,味道還比平常主婦做的味道好。
段曉棠則趕著馬車去“背鍋”,孫鐵匠將簡單的鼎鍋和鐵夾等交給徒弟繼續打,“我跟你回去看看這個鍋怎麼用的?”
“鍋回來了,”段曉棠從馬車上卸下鍋,搬到廚房裡。
不待放下,李匠人招呼道“直接放灶上,比比大小。”隻是照圖做,心裡多少沒底。
段曉棠腰上一用力,將鐵鍋舉起穩穩地落在灶洞裡,李匠人看著哪裡有空隙,立刻用耐火泥再加厚一層,務必要讓鐵鍋穩穩當當待在灶洞裡。
孫鐵匠原以為是搭支架將鐵鍋吊起來用,萬沒想到是大手筆用青磚搭灶台。
“這鍋就這麼安上了?”孫鐵匠感慨道。
“嗯,到時用油炒菜可香了。”林婉婉過夠了沒鹽沒油的日子。
孫鐵匠歪著頭再看灶台就成了“燒油”的怪物,“油多貴呀!”
林婉婉恍然想起驛站外的豆花攤子“糖多貴呀”!糖貴油貴,凡是能幸福感和熱量的食物都貴。看著孫鐵匠壯碩的身形,“還能用來做大鍋菜,比陶鍋快多了。”
孫鐵匠常年和鐵打交道,哪能不知道這東西傳熱有多快。都道銅鍋好,可銅就是錢。哪能如鐵鍋便宜呢,何況自家就是鐵匠,成本忽略不計。
家中各個大肚漢,每次吃飯陶鍋都要燒幾鍋,又費柴火又累人。
再看旁邊還有一個孔洞,“那是鼎鍋放的位置?”
段曉棠手放在鼎鍋位置上方示意,“做飯時的餘熱正好把鼎鍋裡的水燒熱。”
孫鐵匠蹲在李匠人身邊,請他做完手上的活,也去自己家搭個灶台。
灶台不似鐵鍋敲敲打打就行,從圖紙到搭建都是在祝明月指導下做出來的,孫匠人自然以為是她的秘技。遲疑問道“祝娘子,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