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璞聽了一會,忍不住“指手畫腳”。
搞得李弘業不知聽誰的好,二叔說的聽不懂,三叔說的勉強明白。
但看李君璠氣勢不足,不像能經得住考驗的模樣。
左右為難,難,難,難!
林婉婉:“這麼著急乾嘛,以後有的是時間。”
段曉棠:“玄玉要帶弘業走。”
大吳政治環境寬鬆,沒有勳爵不能離京的明文規矩。
但除開像李君玘原先的特殊情況,許多人為了仕途經濟,留在長安。
李弘業年紀小,留在長安鑽營不出多少東西。
不如就此跟著李君璞去邊郡,見識曆練一二。
邊郡條件不如長安,但叔侄倆又不是一窮二白,去白手起家的,基本衣食飽暖沒問題。
外任三年起步,李弘業三年後回來,剛剛好。
李君璞深知自己不是教書的材料,就等到李君璠回京。
像段曉棠當初讀兵書一樣,在離京之前,讓李弘業把重要的兵書過一遍,有個印象。
他們一家子兄弟,大致理念差不多。
若是教書的是李君玘,李君璞絕不會插嘴。
但剩下的兩兄弟都沒戰場經驗,公認還是李君璞紙上談兵的水平高些。
林婉婉:“求全責備。”
既然把理論教學大業交出去,就不該插手。
偏偏李君璞一打岔,連李君璠都開始懷疑自己,怎麼繼續往下教?
最怕半瓶水響叮當。
原本不大自信的李君璠,更不自信了。
李君璠先還奇怪,為何把教授兵書的重任交給自己,合著是李君璞知道他更不適合,
段曉棠撓撓富貴的下巴,“帶孩子沒誰不瘋的,”尤其是輔導作業,“是吧,富貴?”
富貴喵一聲以作回應,不知是否同意。
段曉棠前因後果知道的如此詳儘,林婉婉不得不懷疑,“李二哥找過你?”
或者更進一步,想讓段曉棠教李弘業。
李君璞確有此意,但段曉棠瘋了才會接下來。
誰瘋誰知道!
段曉棠禍水東引,“不如問問長林。”
李弘業隻是要入門而已,他這個年紀,精通才是怪事。
為增強可信度,段曉棠拿範成達做例子,“範大將軍小時候,兵書讀的平平。但現在再回頭看,一切了然於心。”
許多東西,是需要閱曆加持的。
就像幼時學的詩詞,隻會直白的生搬硬套。等長大,才會恍然大悟。
在某一天,某一種情境下,躍上心頭,正中眉心。
這種類似“科普”的工作,讓段曉棠或者李家兄弟來,都不合適。
因為他們是兵家,有各人的觀點,隨時可能摻雜私貨。
李君璞之所以這麼急,也是心裡對自己有點數,去了邊郡,全靠他一人,未必能教完。
不如趁現在好生利用李君璠這個工具人。
結果很明顯,工具人沒想象中好用。
失策了!
段曉棠覺得自己的主意十分靠譜,現代父母和子女哪怕從事同一職業,除某些小眾傳統行業,沒有從基礎知識教的道理,
不都是在學校上課,學大路貨,頂多回家開點小灶。
有利雙方身心健康和親子關係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