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用探究的目光盯著他:“趙先生不妨給我們說說這圖的來曆。”
趙瞻雲道:“許真君是晉代道士,是淨明道的教祖,他有次斬殺了一條作亂的蛟,但是被蛟子逃走了,許真君預言龍沙讖,他仙去一千二百四十年間,豫章之境,五陵之內,當出地仙八百,那時小蛟若為害,八百地仙當誅之,那幅圖畫得就是這個。”
王恒道:“圖上可有甚麼題詞?”
趙瞻雲苦思冥想一番,道:“似乎是幾句詩,什麼五陵為教主,古月一孤峰,前頭還有兩句,我實在想不起來了。“
王恒問道:“玉銘先生是修道之人?”
趙瞻雲搖搖頭,說道:“玉銘先生最愛市井繁華,他不可能苦修。”
王恒道:“今早我在劉家港碼頭送彆了玉銘先生,他似乎和某個教派的教眾一起出海了。”
趙瞻雲目露悵惘之色,道:“玉銘先生可不是出海修道,他定是去躲債避風頭。”
王才詫異道:“玉銘先生是堂堂進士老爺,做過縣尊大人,平日裡出行隨身箱籠童仆無數,打賞下人闊綽得了不得,他怎麼會窮得欠那麼多債?”
趙瞻雲是個厚道人,背後說人實在有些羞愧,隻是話說了一半,又不好縮回去,便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玉銘先生好個場麵,這幾年久沒有入息,等於是坐吃山空了,他跟我還借過三百兩銀子周轉,他也不做買賣,天曉得周轉甚麼,我與他同當王家賓客多年,算是舊交,隻當是贈了他,還有債主找到我們戲班,數目不很大的,我就替他清償了。我這小農之家,他尚且要挪個幾百兩,彆處積欠更不知多少。”
月亭也道:“我倒想起從前的事,去年玉銘先生正在我們登雲社指導,南京一個印書坊的人找上來,說是要來會賬,玉銘當時也爽快,給他一張蘇州恒和錢莊的會票,印書坊的人怎麼也不肯,定要現銀,兩下裡就爭吵起來,要賬的人也不是善茬,嗓門大得很,見我們戲也不排來看熱鬨,還是惠雲師傅給墊了現銀,才打發印書坊的人才走了。”
王恒恍然道:“怪道他年年都要來太倉,我大兄年年都不見他,他這是沒法子了,就躲到老恩師家裡。”
趙瞻雲道:“府上是朝廷大員的私邸,哪個不長眼的家夥敢來討債呢。”
王恒頓一頓,道:“瞻雲先生可知道,惠雲師傅胎兒的生父就是玉銘?”
趙瞻雲歎息道:“我也猜到了七八分,畢竟情屬尷尬,不好多問,說起來,也是我對不住惠雲。”
王恒聽趙瞻雲話裡有話,問道:“這話可怎麼說?”
趙瞻雲自怨自艾道:“玉銘曾不止一次跟我說起過,他來自雲川縣一個古老的書香世家,從小就見他母親卯時就開始同婢仆們一起做活,直到酉時方歇,大年三十也不例外,族中婦人大抵如此生活。他那亡妻盧氏嫁進來,帶著五千兩銀子的嫁妝,他想方設法在書院附近賃了個院子,跟家中商量讓盧氏照料飲食起居,虧得他科舉得意,家中便放盧氏出來掌中饋,盧氏才得以免了許多搓磨。盧氏病故後,他倘若續弦再娶,陪嫁至少也得五千兩銀子,否則,是活不下去的,惠雲,顯然不符合要求。”
王恒回想到大伯母曾想替二房的庶女三姐兒保媒,玉銘何其聰明,聞弦歌而知雅意,怕是早就猜出說的是三姐兒,三姐兒能有個二千兩陪嫁就了不得了,顯然也不符合要求。